幸喜年丰话故林,百年桑梓寄情深①。
老成共有绸缪计,时事谁无感慨心。
转觉剧谈增别绪,却将泛应惜分阴。
临歧更订游山约,莫遣相思岁月侵。

【译文】

我很高兴你年丰,在故乡故林中畅谈,百年的桑梓之地,寄托着你的深情。

老成之人常有绸缪之策,时事谁没有感慨之心。

转觉剧谈增加了别绪,却将泛应惜分阴。

临歧更订游山约,莫遣相思岁月侵。

注释

羽:作者自称。舍人:官名。寓居:寄居。小斋:书斋。旬:十天为一旬。幸喜:很高兴。话:谈。故林:故乡的树林。百年:一百年。桑梓:桑树和梓树,古人以为其地常宜桑麻,故用以喻故乡。寄情深:寄托深情。老成:指阅历丰富、办事有经验之人。《汉书·张敞传》载:“敞为人明察内敏,多权策,每有奏议,安世以为能知意旨。”《后汉·马援传》载:“援为人谦退不伐,有“家兄子婿,弟妇女子也”语,由是为诸王所重。”《三国志·蜀·诸葛亮传》载:“先主谓亮曰:‘君与伊籍孰善?’亮曰:‘伊籍管军谋,亮则治兵持重。’‘君之才若同异,当复如何?’亮曰:‘君才十倍於我,然不及臣。’……亮性长於巧思,度形制器,木巧金坚,略施便精緻矣。”(《三国志集解》引《江表传》)。时事:国事。增别绪:增加离别的愁绪。转觉:反而觉得。剧谈:高谈阔论。绸缪:周密考虑。泛应:泛泛应答。泛应:敷衍应付。分阴:光阴。临歧:临别。订约:立约。莫遣:不要让……侵袭。《史记·秦始皇本纪》:“使无遣种得脱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切不舍之情。全诗共四句,每句都蕴含深刻的含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感情和对友人的关切。

首句“幸喜年丰话故林”,以“幸喜”开头,传达了诗人对年丰的喜悦之情。同时,“话故林”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第二句“百年桑梓寄情深”,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用“百年桑梓”来比喻他们的友情,表达了他们对彼此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第三句“老成共有绸缪计”,描绘了两人作为老成的伙伴,共同面对世事变化的策略和计划。这里的“老成”既指年龄上的成熟稳重,也指智慧和经验的积累。

第四句“时事谁无感慨心”,则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之情。这里,诗人将个人的情感投射到社会层面,表达了对时代变革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转觉剧谈增别绪,却将泛应惜分阴”,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离别的感伤之情。这里的“剧谈”和“泛应”分别指的是高谈阔论和敷衍应答,反映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无奈和伤感之情。同时,“惜分阴”也强调了珍惜相聚的时光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友人的描写和内心的抒发,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