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沼困鲸鲵,孤城气惨凄。
重围争地险,万垒压山低。
雨阵军声寂,风旗队伍齐。
村农闲负手,香稻满畴西。

【注释】

涸(hé)沼困鲸鲵,孤城气惨凄。

涸:干涸;鲸鲵:大鱼。形容地势低洼,水道不通的荒地。

重围争地险,万垒压山低。

重围:重重包围;争:争夺;垒:土墙;压:压迫。比喻敌军四面围攻一座城池。

雨阵军声寂,风旗队伍齐。

战鼓声、号角声、呐喊声、箭镞声响成一片,风吹动着旌旗和军队行列整齐划一。

村农闲负手,香稻满畴西。

村中的农民在无事时也懒散地靠在肩上,田间里稻谷金黄丰满,遍地都是。

【赏析】

《野望》:这是一首描绘战争景象的边塞诗。诗人通过描写战场环境、敌人气势、战事紧张等方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首联“涸沼困鲸鲵,孤城气惨凄”写战场形势。诗人以夸张的笔法,写出战场上的惨状,为下文进一步渲染气氛作铺垫。这两句是写整个战区的情况。“涸沼”,指沼泽之地或低洼之境,这里用来代指荒凉贫瘠之地。“困鲸鲵”则形容敌军之多,如大鱼一般密集而凶悍。“孤城”,指被包围的城市或城堡。“气惨凄”既是指城中将士士气低落,也是形容城外敌军气势嚣张。这两句从空间上说,是全域的穷困与悲壮;从时间上来说,则是长夜难眠,愁云惨淡。这种场面,使人感到一种压抑、窒息的氛围笼罩着大地,让人透不过气来。

颔联“重围争地险,万垒压山低”具体写战况。“重围”,指多处包围;“争地险”,指争夺高地;“万垒”,指无数营垒。“低”字既形容敌军营垒众多,又形容它们高矮不齐,参差不齐地压到山脚下,形象生动传神。这句诗不仅写出敌军的多寡、兵力的强弱、地形的险要,而且写出了战斗的激烈程度。这两句从空间上说,是局部的激战;从时间上来说,又是漫长的一夜。在这漫长的夜晚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颈联“雨阵军声寂,风旗队伍齐”写战况。“阵雨”本是天气现象,但在这里却用来比喻连绵的战鼓声。“雨阵”即雨声阵阵,形容雨势之大,仿佛连天地都在为之哀鸣。“军声寂”,指战马嘶鸣声已渐渐消失。“风旗”,指随风飘扬的大旗,也象征着部队行动的迅速和纪律的严整。“队伍齐”,指军队行进有序,步调一致。“齐”是整齐的意思,这里既形容队伍的整齐划一,又暗喻士兵们意志坚定,毫不动摇。这两句从时间上来看,是白天的战斗;从空间上来讲,则是整个战场的广阔无垠。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战况的激烈,还写出了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和严明的纪律性。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敌人的强悍,又突出了我军的英勇无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尾联“村农闲负手,香稻满畴西”写战后场景。“村农”,指农民;“闲”,闲暇的意思;“负手”,意思是悠闲自在地站着,手背在身后,形容农民们无所事事的状态。“香稻”,形容稻米香甜可口;“满畴”指田里的稻子长得十分茂盛。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战后农民们安居乐业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这两句诗虽然写得平淡无奇,但却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它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歌颂了和平的美好与珍贵。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和反映士兵生活的边塞诗。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通过对战场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痛苦;通过对战事紧张的表现以及对战后场景的描述,反映了人民疾苦以及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