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风雨后,散雹满城飞。
得势迅雷厉,感时寒露违。
谁回天地怒,先示雪霜威。
蒿目疮痍甚,将毋悔祸机。
九月十日听说城里下冰雹,这一天是寒露。
重阳节后风雨交加,冰雹漫天飞舞。
冰雹势如迅雷,感时寒露时节违和。
是谁引起天地愤怒,先显示雪霜的威力?
目光所及满是疮痍,将毋悔祸机的开始。
注释:
- 九月十日听闻城中雨雹:指作者在九月十日听到有冰雹落下的消息,可能是通过消息得知的。
- 是日为寒露节:指作者所在地区的农历节气为寒露,而这个节气正是九月初十左右。
- 重阳风雨后:重阳节之后天气转冷,风和雨都增多了,所以“重阳风雨后”是指这种气象现象。
- 散雹满城飞:形容冰雹降落的景象,冰雹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落在城市中。
- 得势迅雷厉:形容冰雹落下时的声音如同雷霆般猛烈。
- 感时寒露违:感到季节变化与天气异常的不合时宜。这里的“寒露”指的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这个节气前后会出现秋雨连绵、气温下降的情况。
- 谁回天地怒:问是谁引起了天地之间的愤怒。
- 先示雪霜威:比喻冰雹先于其他自然现象显示出它的威力和破坏力。
- 蒿目疮痍甚:意思是说看到眼前的疮痍(即战争或灾难造成的创伤),心中十分痛楚。
- 将毋悔祸机:不要等到事情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才后悔当初没有采取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将“毋”读作“不要”,“悔”读作“懊悔”。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对寒露时节下冰雹的自然景象的描述,抒发了对时局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人民遭受战乱之苦的同情。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