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趋自下,日月照常新。
读诏三军泣,宽徭万户春。
兵戎非乐事,盗贼本齐民。
天下安危系,端由守土臣。
【注释】:
江河奔流自下流,太阳月亮照耀常新。
朝廷下诏三军悲泣,减轻徭役百姓得到春。
战争不是乐事,盗贼本是平民百姓。
天下平安还是危难,都由守土的大臣负责。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有感四首》之四。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作者任严武节度参谋官同谷县尉。诗人以“忧”为总题,对当时政治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首句“江河趋自下”,用自然界的江河奔流来比喻当时的社会现象,指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第二句“日月照常新”,则以自然现象的恒常和永恒来比喻国家政权的稳定,暗喻唐王朝的统治如同日月一样,永远光明、永固。这两句诗虽然表面上是写自然现象,实际上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历史发展趋势。
第三句“读诏三军泣”,是说皇帝下韶书,让三军将士流泪。这一细节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第四句“宽徭万户春”,则是说减轻徭役,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看法,认为只有减轻负担,才能使国家安定下来,迎来春天的到来。
第五句“兵戎非乐事”,是说战争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认为只有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第六句“盗贼本齐民”,则是说盗贼是平民百姓,而不是少数统治阶级的人。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看法,认为只有消除贫困和不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第七句“天下安危系,端由守土臣”,则是说国家的安危全在于守土之臣,即那些负责维护国家稳定和秩序的官员。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看法,认为只有这些官员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忧虑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