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空窗晓烟薄,池边雨过飘帷幕。
日长风暖柳青青,银钱千条度虚阁。
卷帘巢燕羡双飞,芳草王孙归不归?
曾寄锦书无限意,箧香消尽别时衣。
午睡醒来愁未醒,烦襟乍触冰台冷。
白莲池畔送清香,楼角渐移当路影。
临风兴叹落花频,又喜幽亭蕙草新。
永日迢迢无一事,双双斗雀动阶尘。
水映轻苔犹隐绿,夜窗飒飒摇寒竹。
井边疏影落高梧,鸟啄风筝碎珠玉。
觉来红树背银屏,露湿丛兰月满庭。
扃闭朱门人不到,轻罗小扇扑流萤。
城上暮云凝鼓角,狐裘不暖锦衾薄。
楼寒院冷接平明,檐外霜花染罗幕。
烟生密竹早归鸦,向镜轻匀衬脸霞。
迟日未能消野雪,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云母:一种矿物,呈白色半透明状。窗晓烟薄:晨雾蒙蒙,轻纱似的笼罩着窗户。池边,池畔。帷幕:帘幔。日长风暖,阳光明媚,和风温暖。柳青青,柳条青翠。银钱千条度虚阁:指银钱像千条丝线穿过虚设的楼阁。卷帘,打开帘子。双飞燕,燕子成双飞翔。芳草王孙归不归?芳草是王孙(贵族)所喜爱的,王孙是否归来呢?曾寄锦书无限意,箧香销尽别时衣。寄给远方的朋友一封充满深情的信,信笺上的香气已经消尽了。午睡醒来愁未醒,烦襟乍触冰台冷。午睡醒来还愁闷,刚一触及冰凉的台子就感到寒冷。白莲池畔送清香,楼角渐移当路影。在白莲池旁送走了一缕芳香,楼角渐渐移动,挡住了道路。临风兴叹落花频,又喜幽亭蕙草新。面对风起感叹凋谢的花朵很多,又喜欢幽静亭子的蕙草又茂盛了。永日迢迢无一事,双双斗雀动阶尘。整天无所事事,两只麻雀在台阶上斗得尘土飞扬。水映轻苔犹隐绿,夜窗飒飒摇寒竹。水面映照着轻飘的绿苔,深夜里窗外的寒竹被风吹得飒飒作响。井边疏影落高梧,鸟啄风筝碎珠玉。井边疏朗的影子落在高大梧桐树上,有小鸟在啄食被风吹散的风筝碎片如珍珠玉石。觉来红树背银屏,露湿丛兰月满庭。醒来看到红色的大树背靠着银屏,月光洒满了庭院里的兰花。扃闭朱门人不到,轻罗小扇扑流萤。紧闭着朱红色的大门没有人来,她用一把轻罗做的小扇子打灭了流萤。城上暮云凝鼓角,狐裘不暖锦衾薄。远处城墙上有晚来的云雾凝结着战鼓号角声,狐皮袍子不能保暖只有薄薄的锦被子裹着身子。楼寒院冷接平明,檐外霜花染罗幕。楼阁寒冷院落清冷迎着黎明,外面屋檐下结着霜花,把罗帐都染上了。烟生密竹早归鸦,向镜轻匀衬脸霞。浓烟从茂密的竹林中飘出,几只归巢的乌鸦,它们朝着镜子轻轻梳理羽毛使颜色均匀如霞彩般美丽。迟日未能消野雪,故穿庭树作飞花。太阳迟迟升起但无法消融田野的雪花,于是在院子里的树枝上穿行做着飞舞的花絮。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房女子春日闲居生活的词作。全词写景细腻,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堪称佳作。上阕写景抒情,下阕写情写景,两阕之间相互呼应,结构完整。
上阕首句开门见山,点出了闺房女子春日闲居的生活环境——窗晓烟薄。这两句写晨曦初照,透过窗棂,淡淡的烟雾萦绕于窗帘之上,显得朦胧而又恬静;接着写池边的杨柳,在雨过之后飘舞着细软的帷幔。此二句以“晓烟”、“飘帷幕”为线索,由远及近地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卷。其中“柳青青”三字,则将杨柳的婀娜多姿、柔美飘逸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两句,词人转而描绘闺房内的情景。日长风暖,柳枝摇曳生姿;银钱千条,穿过虚阁直上云霄,营造出一片生机盎然、春意融融的氛围。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巧妙地烘托出闺房女子内心的欢快与愉悦。
接下来的四句,词人又转向对室内环境的描绘。卷帘、巢燕、芳草、王孙等意象,共同勾勒出一幅温馨而宁静的画面:燕子在帘前翩翩起舞,芳草萋萋,似乎在诉说着王孙归来的消息;而那曾经寄托着无限情意的锦书,如今早已化为袅袅余香,消散于无形之中。这几句词句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内涵,让人感受到闺房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期盼。
【译文】
云母空窗晓烟薄,池边雨过飘帷幕。
日长风暖柳青青,银钱千条度虚阁。
卷帘巢燕羡双飞,芳草王孙归不归?
曾寄锦书无限意,箧香消尽别时衣。
午睡醒来愁未醒,烦襟乍触冰台冷。
白莲池畔送清香,楼角渐移当路影。
临风兴叹落花频,又喜幽亭蕙草新。
永日迢迢无一事,双双斗雀动阶尘。
水映轻苔犹隐绿,夜窗飒飒摇寒竹。
井边疏影落高梧,鸟啄风筝碎珠玉。
觉来红树背银屏,露湿丛兰月满庭。
扃闭朱门人不到,轻罗小扇扑流萤。
城上暮云凝鼓角,狐裘不暖锦衾薄。
楼寒院冷接平明,檐外霜花染罗幕。
烟生密竹早归鸦,向镜轻匀衬脸霞。
迟日未能消野雪,故穿庭树作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