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绩才非旷,居然异牧童。
精神颇内蕴,识解足旁通。
废学犹怜小,明求惜未融。
不知何岁月,名籍泮林中。

【注释】:

  1. 观第四孙毓绩入学:观看第四名的孙毓绩入学。
  2. 毓绩才非旷,居然异牧童:孙毓绩的才华并非平庸,却与牧童不同。
  3. 精神颇内蕴:孙毓绩的精神内涵丰富。
  4. 识解足旁通:孙毓绩的知识理解力很强。
  5. 废学犹怜小:废学仍同情弱小。
  6. 明求惜未融:明白要求,可惜未能融合。
  7. 不知何岁月,名籍泮林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入泮(即考中秀才)到泮林之中。泮,古代指学校,泮林,泮水的林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写了孙毓绩入学的场景。诗中的关键词包括“观”、“才”、“异”、“精神”、“识解”和“明求”。

  1. “观第四孙毓绩入学”:观察第四名孙毓绩入学。这是诗的开头,直接点明了主题。
  2. “毓绩才非旷,居然异牧童”:孙毓绩的才华并非平庸,却与牧童不同。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孙毓绩的才华出众。
  3. “精神颇内蕴,识解足旁通”:孙毓绩的精神内涵丰富,知识理解力很强。这里的“内蕴”和“旁通”,都强调了孙毓绩的卓越品质。
  4. “废学犹怜小,明求惜未融”:废学仍同情弱小,明白要求,可惜未能融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孙毓绩才华的认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教育的思考。
  5. “不知何岁月,名籍泮林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入泮(即考中秀才)到泮林之中。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也体现了对孙毓绩前途的关注。

这首诗通过对孙毓绩入学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其才华出众、精神内涵丰富等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教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