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满纸苦纷纷,垩尽宁同郢客斤。
我罪我知浑莫辨,两年功过在斯文。
涂鸦满纸苦纷纷,垩尽宁同郢客斤。
我罪我知浑莫辨,两年功过在斯文。
注释解释:
- 这首诗的标题是“题顾生课稿三首 其二”,表达了作者对顾生的课稿的点评。其中“题”意味着作者对课稿进行评价或批注。
- “涂鸦”指的是潦草、随意的书写,通常用来形容文字写得乱七八糟。“满纸”则是指纸张被涂抹得密密麻麻,无法辨认。“苦纷纷”形容这种乱涂乱画的状态让人感到烦恼和混乱。
- “垩尽”指的是粉笔或者白漆被完全擦掉了,与“郢客斤”相对应,郢客斤是楚国的一种刀具,这里比喻了那些随意涂抹的人。“宁同”表示宁愿和…一样,没有比较的意思。
- “我罪我知浑莫辨”中的“我罪我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反省;而“浑莫辨”则是指这种错误和反省是如此深重以至于难以分辨。
- “两年功过在斯文”中的“两年”可能是对时间的指代,也可能是暗示某种长期影响。“功过”涉及到成绩的好坏,可能与学习或工作相关。最后,“在斯文”中的“斯文”指的是文化、学术或知识领域,强调了作者认为功过得失主要在于文化或学术的成就上。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课稿的评价,反映了作者对教学成果的反思和个人责任的认识。诗人以“涂鸦”和“垩尽”来形象地描述课堂上学生随意涂抹的现象,表达了对学生行为方式的不满。通过使用“郢客斤”这一比喻,诗人进一步揭示了这种行为的荒谬性和无意义。
诗中,“我罪我知浑莫辨”反映出作者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省,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但难以明确其具体表现和后果。这种自我批评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自我提升和责任感。最后两句“两年功过在斯文”强调了成就和失败都与文化、学术成就紧密相关,暗示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文化的培养。
这首诗不仅是对课稿的批评,更是对个人学习和教学行为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尊重他人,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