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性无寒热,缘何疟更侵。
如蒸身坐甑,起粟首加衾。
不信逃堪免,谁云药可寻。
杜陵诗句好,把卷且长吟。

【注释】

  1. 顽性:指疟疾的本性。
  2. 缘何:为何。
  3. 坐甑:坐在蒸笼里。
  4. 起粟:形容身体发冷,像生了疮一样。
  5. 逃堪免:逃走也免不掉。
  6. 药可寻:药物可找吗?
  7. 杜陵:即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8. 把卷:打开书册,指读诗。
  9. 长吟:大声朗诵。
    【赏析】
    这首咏疟疾的小诗,通过描写疟疾发作时的苦状,表现了作者对疾病痛苦的感受和对医药知识的渴望。全诗语言浅显易懂,但意境深刻,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情趣。
    首先来看第一句:“顽性无寒热,缘何疟更侵。”这两句是说:疟邪的本性能使人不感觉有寒有热,然而为什么它还会侵袭到人呢?这里用了设问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对疾病的好奇和疑惑。
    接着看第二句:“如蒸身坐甑(zènɡ),起粟首加衾(qīn)。”这是说:好像在蒸锅里坐着,身体起了一层又一层的痱子,头也发烧得难受。这里的“蒸身”和“起粟”都是形容疟疾发作时的痛苦。而“如蒸身坐甑”,则是夸张地描绘了疟疾给人带来的不适感。
    第三、四两句:“不信逃堪免,谁云药可寻?”意思是说:如果不相信这种病会传染,那怎么能逃避得了呢?又有人说药物可以帮助治疗,可是谁能找到呢?这里,作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他对疾病的恐惧和对治疗方法的渴望。
    最后一句:“杜陵诗句好,把卷且长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杜甫写的诗很好,我不妨坐下来好好吟诵一番。这里,作者将杜陵的诗句与自己的心情相联系,既表现出他对诗歌的喜爱,又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信心。
    这首诗通过对疟疾发作时的痛苦感受和对治疗方法的渴望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即人们对于疾病的痛苦和治疗的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