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江山色,苍茫绕四围。
白云终古在,黄鹤几时归?
楼趾余芳草,城头带落晖。
兵戈犹未息,曷敢久停騑。
《过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了黄鹤楼周围的景色以及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无奈之情。
译文:
不改江山色,苍茫绕四围。
白云终古在,黄鹤几时归?
楼趾余芳草,城头带落晖。
兵戈犹未息,曷敢久停騑。
注释:
- 不改江山色,苍茫绕四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岁月变迁,但江山依然如旧,四周被茫茫的云雾环绕。这里的“江山”指的是自然景色,而“苍茫”则形容其广阔无垠、朦胧迷离的景象。
- 白云终古在,黄鹤几时归?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白云和黄鹤这两种自然景象的感慨。白云悠悠地飘荡在空中,仿佛永恒不变;而黄鹤这种美丽的鸟却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这里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暗示了他对于战争的担忧和不安。
- 楼趾余芳草,城头带落晖。这句话描绘了黄鹤楼周围的景象。楼下有一片绿色的草地,上面长满了嫩绿的芳草;城头上则残留着夕阳的光芒。这里的“楼趾”指的是黄鹤楼上下的部分,“趾”是脚的意思,而“余芳草”则形容这些草地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力。
- 兵戈犹未息,曷敢久停騑(ch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因为战争还未结束,所以他不敢在这里停留太久。这里的“兵戈”指的是战争,“犹未息”则表示这场战争仍在继续。而“騑”(chù)是一种马,这里用来借代诗人所骑的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