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不敢为,任人不能任,思精体大,节错根盘,政略独出冠时,知皆本生平所学;
在外则外治,在内则内安,疑难虽多,忠诚无二,鞠躬尽瘁以死,真可称社稷之臣。
【注释】
挽张之洞联:为挽张之洞而作的联。张,张之洞(1837-1909),湖南长沙人,清朝大臣、外交家、军事家,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为人不敢为,任人不能任:做人做事,不敢苟且偷安,任人唯亲,任用人才,不能任凭他人左右。
思精体大,节错根盘:思想精深,根基深厚,节操高洁,根基稳固。
政略独出冠时,知皆本生平所学:政略独具一格,领先于当时;这些成就都是凭借他平生所学的知识和智慧实现的。
在外则外治,在内则内安,疑难虽多,忠诚无二:在外面治理国家,内部安定百姓,遇到许多疑难之事,但他始终忠诚不渝。
鞠躬尽瘁以死,真可称社稷之臣:竭尽毕生之力,为国尽忠至死,真正可以称得上是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
【赏析】
这首挽歌是为张之洞而作的。张之洞在晚清时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洋务运动中担任重要职务,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他的政绩卓著,深受人民爱戴,被尊称为“张香涛”。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张之洞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全诗分为四个部分,每一句都包含了深刻的寓意。第一句“为人不敢为,任人不能任”表达了一个人应该谨慎行事,不应随波逐流,更不应该任人唯亲。这是对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第二句“思精体大,节错根盘”则强调了一个人要有深邃的思想、坚实的基础和正确的人生观。这是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三句“政略独出冠时,知皆本生平所学”则表明了一个人应该有独特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知识底蕴。这是对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基本要求。最后一句“在外则外治,在内则内安,疑难虽多,忠诚无二”则表达了一个人的处世原则和方法。这是对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整首诗通过对张之洞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于正直、诚信、智慧和勇气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