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与先君交四十年,春秋责备独严,潞国能容唐介疏;
帝得圣相督七行省,江汉去思弥永,襄阳争树岘山碑。

【注释】

1.公:指张之洞

2.先君交四十年:指作者与张之洞相交40年之久。

3.春秋责备独严:指张之洞在处理国事时严格认真。

4.潞国能容唐介疏:潞国即潞安,是明朝名相张居正的故居,唐介曾上疏为张居正辩护,但张居正已死,唐介仍敢于上书,显示了潞国能容人的一面。

5.帝得圣相督七行省:帝,皇帝;圣相,即张之洞;督,管辖。张之洞督理7个行省。

6.江汉去思弥永:江汉即长江、汉江,是流经湖北的两条大河;去思,怀念之意。指作者怀念张之洞的心情永远难忘。

7.襄阳争树岘山碑:襄阳有一座岘山,传说是古代名将诸葛亮的故地,张之洞曾在襄阳树立了一块碑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挽联,作者对张之洞的政绩表示由衷的赞赏。首句“公与先君交四十年”表明自己与张之洞的关系密切,交往时间长。颔联“春秋责备独严”赞扬了张之洞治政的严肃认真态度。颈联“帝得圣相督七行省”称赞他治理全国七个行省的成绩卓著。尾联“江汉去思弥永”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