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南九郡弃非图,滇土何堪任旷芜。
龙亦有家思豢衔,猪皆名海占膏腴。
但看插桧俱成树,何不宜桑独少襦。
寄语邦君身已到,未应愁叹了官租。

【注释】

1、丙申:指天启四年。

2、南九郡:指南明永历政权在今越南北部设置的九个府。

3、龙亦有家思豢衔:龙也有自己的家,有家就会有养马人(即饲养员),而马吃草料就会消耗大量粮食。

4、寄语邦君身已到:请告诉我你已经到了这个地方。

5、桑独少襦(rú):桑树少得可怜,连衣服都穿不完了,意思是百姓穷困,没有衣服穿。

【赏析】

此诗作于崇祯四年(1631年)作者由粤东入滇,途经日南时所作。

第一联“经行一路,皆地广大而民稀且劳,官斯土者自中原来”,诗人经过一路所见之地,都是土地广大而人民稀少而且贫困,当官的人是从中原地区来的,对荒旷的土地感到忧愁和郁闷。

第二联“日南九郡弃非图,滇土何堪任旷芜”是说南方九郡抛弃了治理图册,而云南的土地怎么经得起荒废呢?

第三联“龙亦有家思豢衔,猪皆名海占膏腴”是指龙也有自己的家,有家就会有饲养员;猪都有地方叫海,因为猪喜欢吃鱼,而海就是鱼的地方。

第四联“但看插桧俱成树,何不宜桑独少襦”是指只有松树被砍成了木桩,桑树却很少看到,为什么呢?因为松树是供人烧火用的,而桑树则可以制衣,所以农民更重视桑树。

最后一句“寄语邦君身已到,未应愁叹了官租”是指告诉你当官的人已经到了这里,不应该为官租而发愁叹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云南地区的关心和忧虑。他看到了这里的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困苦。但他也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的生机,比如山中的野兽和树木,它们都在顽强地生存着。他还看到了人们的勤劳和勇敢,他们为了生活而努力工作,不畏艰难。因此,他认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应该被贫穷所困扰,而应该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工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