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传青海是龙孙,蹴得风沙入国门。
闲坐树阴谈汉晋,孙登过了又孙恩。
【注释】
青海:指青海省。龙孙:指汉武帝的孙子刘旦,因封为东海王,所以称其为龙孙。蹴(cù)得:踢起。风沙:指战乱、动乱。树阴:指树荫下的休息处。谈汉晋:谈论汉代和晋代的事。孙登(164—208):东汉名士。孙恩(323?-373?):孙恩是东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建武将军孙钟的弟弟,孙钟被杀后,孙恩在会稽郡建立政权,国号“桓楚”,建元元兴。又曾自称“无上将军”。孙恩曾到山阳去拜访孙登,被拒绝。
【译文】
青海的浪花传扬着是龙孙的后代,踢起狂风把尘沙吹进了国门。
在树荫下悠闲地坐着谈论汉晋,孙登过了又来过孙恩。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浪迹天涯的人在旅途中,偶遇故旧时的一段故事,表现了诗人对故人、故乡、往事的怀念之情。
首联两句是作者的游历行程。浪传青海是龙孙,蹴得风沙入国门:浪传,浪说的意思,就是到处传说。青海是地名,今青海省西宁市一带。这里指马帮走过的地方。青海湖古时被称为“西海”或“鲜水海”。青海是古羌人活动地区之一,有“龙孙”之称。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蹴得”是踢开的意思,即经过此地。风沙入国门,意指马帮所到之处,尘土飞扬,扰民动土,使百姓不得安宁。
颔联两句是游历途中的见闻。闲坐树阴谈汉晋,孙登过了又孙恩:树阴,树下的荫凉处。汉晋,指东汉、晋代。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在树下乘凉,闲谈汉朝和晋代的事情。孙登,名不详,东汉末年隐居不仕的人,曾避居山阳。三国时期魏国曹丕曾请他出仕,但被他拒绝。孙恩则是东晋时期的农民起义军领袖。这两句诗中的“又”字,是重复使用,表示时间之长久。
尾联两句是作者的感想。青海的浪花传扬着是龙孙的后代,踢起狂风把尘沙吹进了国门;在树阴下悠闲地坐着谈论汉晋,孙登过了又来过孙恩。
这首诗通过游历途中的见闻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