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五月殊苦热,火云莽莽炎飙烈。
况历山城瘴气多,复经涨海心如惙。
久闻丹荔夸荔洲,征夫恰值濯枝节。
船头望见繁星垂,未曾入齿先怡悦。
缓程系缆促舟人,亟买盈筐要新撷。
千颗黑叶须臾至,才见流涎同饕餮。
绛绡乍启即魂惊,爪肤未忍怜奇绝。
细剥嫣红出莹然,氤氲满眼咀冰雪。
润喉那得顾中消,恣啖岂敢辞吻裂。
座中相饷劝加餐,愿予多端品题切。
苞如紫障围玉颜,坼如解襦吹烛灭。
脱如赤盘泻月珠,堆如肪脂并刀截。
膜如点酪水晶盐,瓤如盛酿玻璃澈。
光如汤饼试素汗,味如蒲萄剧清冽。
嚼如甘露液无滓,含如好女妃唇齧。
芳泽无定属生香,色态有质都不屑。
荔支之美乃至此,似予所见徒饶舌。
玉环惯爱走红尘,君谟好事杀青列。
自非亲见果予腹,翻笑前人作口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南行五月殊苦热,火云莽莽炎飙烈。
南行的五月天气极其炎热,火云茫茫,烈日炙烤着大地。
况历山城瘴气多,复经涨海心如惙。
何况在山区城市里瘴疠之气盛行,又经过涨潮时水深的地方,心情十分焦虑不安。
久闻丹荔夸荔洲,征夫恰值濯枝节。
长久以来就听闻荔枝被人们称为“丹荔”,而如今正好遇到荔枝采摘的季节。
船头望见繁星垂,未曾入齿先怡悦。
船头望着天上星星,心中就已经感到愉悦了。
缓程系缆促舟人,亟买盈筐要新撷。
缓慢地航行着船只,催促船夫赶紧买上满满的一筐荔枝。
千颗黑叶须臾至,才见流涎同饕餮。
很快便有上千颗黑色的荔枝到了,看到它们让人忍不住流口水,就像是大口吃美食的样子。
绛绡乍启即魂惊,爪肤未忍怜奇绝。
鲜红的荔枝壳刚打开就让人魂魄都要飞走,手指还没碰到荔枝就不忍心品尝了。
细剥嫣红出莹然,氤氲满眼咀冰雪。
慢慢地剥开那鲜艳的红色荔枝,满眼都是晶莹剔透的感觉,仿佛能品味到冰清玉洁的滋味。
润喉那得顾中消,恣啖岂敢辞吻裂。
荔枝的汁液滋润着喉咙,让人舍不得停下来,尽情品尝也不怕嘴唇开裂。
座中相饷劝加餐,愿予多端品题切。
大家互相劝酒吃饭,希望我能仔细品尝各种美味。
苞如紫障围玉颜,坼如解襦吹烛灭。
荔枝的外皮像紫色的屏障一样围住美丽的脸庞,一旦打开就像解开了衣服的袖子一样,蜡烛都熄灭了。
脱如赤盘泻月珠,堆如肪脂并刀截。
荔枝的果肉像红色的盘子一样流淌着晶莹的汁水,堆叠起来像油脂一样,刀刃都无法切断。
膜如点酪水晶盐,瓤如盛酿玻璃澈。
荔枝外面的薄膜像点豆腐一样的奶酪,果肉像透明的玻璃杯里的酒一样清澈透明。
光如汤饼试素汗,味如蒲萄剧清冽。
荔枝的表面光滑得像蒸饼一样,品尝时可以感觉到清凉的汗水,味道像是葡萄一样清新爽口。
嚼如甘露液无滓,含如好女妃唇齧。
咀嚼时感觉像甘露一样细腻纯净,含在嘴里像是美人的亲吻。
芳泽无定属生香,色态有质都不屑。
荔枝的花香味不固定且持久,颜色和质地都非常出色,都让人觉得不值得一提。
荔支之美乃至此,似予所见徒饶舌。
荔枝的美丽真是无与伦比,就像我所见过的一样,只是说起来觉得有些啰嗦而已。
玉环惯爱走红尘,君谟好事杀青列。
唐玄宗曾经特别喜欢荔枝这种水果,杨国忠为了讨好皇帝特意派人去广东把荔枝运到长安来。
自非亲见果予腹,翻笑前人作口孽。
如果不是亲自尝过荔枝的味道,我还会嘲笑那些前人因为贪吃荔枝而遭受口舌之苦的行为呢。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荔枝的诗。全诗通过对荔枝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开头两句写诗人在南国的酷热中,见到荔枝时的欣喜之情。接着三句话描绘了荔枝的生长环境和采摘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珍视之情。最后六句则是对荔枝本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包括它的色泽、口感、香气等各个方面的特征。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充分展现了荔枝的独特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