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榕三万树,树树挂离愁。
此地无摇落,那知已及秋。
驿楼催戍鼓,瘴海乱渔篝。
夜半乘潮发,孤篷逐野鸥。

【注释】

羊城:广州的别称。

绿榕三万树,树树挂离愁:广州的街道两旁长满了茂盛的榕树。树上挂满了离别时人们留下的思念之词,所以叫“离愁”。

此地无摇落,那知已及秋:这里指广州一年四季常绿,不会像北方那样到了秋天树叶就凋零了。因此诗人说,自己还不知道已经到了秋天。

驿楼催戍鼓,瘴海乱渔篝:驿站楼上不断敲打着更夫的梆子声,好像在催促着士兵们快点结束守卫工作;而在瘴气的海上,渔夫们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把鱼网当成了渔具,打捞起的是鱼而不是水草。

夜半乘潮发,孤篷逐野鸥:夜深人静的时候,随着潮水一起出发。只有那只孤零零的船篷和一群自由自在的海鸥相伴。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作者由岭南经南海、交趾至安南都护府(今越南中北部)。这是一首描写海上行旅生活、表达作者羁旅情怀的诗。

首联:“绿榕三万树,树树挂离愁。” 开篇即以繁茂的榕树勾画出羊城的景貌。诗人从广州的街巷写到市井民居,再写到城中繁华的集市,然后写到城外的山丘,再写江上,最后写到海上。这一句,将诗人所经历的地方全部写了出来,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颔联:“此地无摇落,那知已及秋。” 广州四季如春,草木葱茏,花果丰盈。诗人感叹自己不知道已经入秋,是因为这里的气候温暖,与北方的萧瑟形成鲜明对照。

颈联:“驿楼催戍鼓,瘴海乱渔篝。”“驿楼”是古代边远地方设置的报时建筑,用来通知军队的时间。“戍鼓”则是古代边戍之地的鼓声,用以警示士兵保持警惕。而“渔篝”则是指渔民们为了捕鱼而搭起的临时帐篷。

尾联:“夜半乘潮发,孤篷逐野鸥。” 诗人选择在深夜时分出海,乘着潮水的力量离开港口。而只有一只孤独的船篷和一群自由自在的海鸥相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由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