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兴殊未已,杨帆趁夕曛。
茅檐多傍水,野寺半栖云。
雁去沙还静,矶横浪自分。
何缘渔父笛,袅袅逐人闻。
【注释】
秋晚:秋季傍晚。荻港:芦苇丛生、水浅的地方,泛指水边。
幽兴:幽雅的兴致。殊未已:并没有停止的意思。杨帆:扬帆。趁夕曛:趁着落日余晖。
茅檐:茅草盖的房屋。多傍水:多依水而建。半栖云:一半被云雾遮蔽。
雁去:大雁飞走。沙还静:江边的沙滩依然平静。矶横浪自分:江中岩石横卧,波浪自行分开。
何缘渔父笛,袅袅逐人闻:哪里会有什么渔夫吹笛的声音,却能随着人的声音飘来。袅袅:形容声音细长悠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秋天傍晚乘船过水边时所作。前两联描写了诗人舟行所见的自然景色,后两联写听到的渔父之曲。全诗意境开阔,情致淡远。
首联“秋晚舟过荻港”,“秋晚”,点明时间;“舟过荻港”,点明地点。诗人此时的心情应该是闲适和愉悦的,但这种心情并未在诗中完全流露,而是通过一个“犹”字,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
颔联“茅檐多傍水,野寺半栖云”。“茅檐”,指农家的屋顶上覆盖着茅草的小屋子,“野寺”,指远离城市的寺庙。这两个短语描绘的是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颈联“雁去沙还静,矶横浪自分”。诗人观察到了大雁南飞的情景,并感受到江边沙滩的平静,同时注意到江中岩石的横卧与波浪的自行分开。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
尾联“何缘渔父笛,袅袅逐人闻”。诗人听到了渔夫吹奏的笛声,这笛声随风传来,仿佛随着人的声音飘来。这里的“袅袅”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笛声的悠扬和绵延。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愉悦与超然。同时,诗人也通过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