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杨柳嫩芽萌,受得春皇一半荣。
汉苑有人真少艾,陶门临水媚先生。
眉疏应学新妆画,腰折还嫌出水轻。
过客而今相送去,依依初动别离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人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我们对原诗的理解,对原诗情感的分析把握。

首句“青青杨柳嫩芽萌”是全诗的写景之笔,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杨柳,自古以来就与春风联系在一起,杨柳在春风中发芽,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青青”形容柳叶的颜色鲜绿,“嫩芽”写出了其娇嫩,“萌”字表现了生命力。

第二句“受得春皇一半荣”,意思是说这株柳树享受着春天的恩惠而生长得很茂盛。“受得春皇一半荣”,既指柳树享受着春天的恩惠而长得茂盛,也指柳枝被微风拂动,好像在向人们致谢。“春皇”,这里指的是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受得春皇一半荣”,既是说柳树生长得茂盛,也是说柳枝被微风拂动的样子,似乎在向人们致谢。

第三句“汉苑有人真少艾”,意思是说在汉代的苑囿里,有位名叫王昭君的女子,真是年轻貌美,如同少女一般。这里的“少艾”,是古代女子的一种美称。“汉苑”,即汉代的皇宫花园。“王昭君”,即西汉时期美女王嫱,字昭君,为避汉武帝刘彻讳,亦作“明妃”“明君”。她因不愿违背自己内心的意愿,远嫁匈奴和亲,所以又称“宁胡阏氏”、“愁胡夷”。

第四句“陶门临水媚先生”,意思是说陶渊明的门临着清溪而建,像一位妩媚的妇人一样。陶渊明,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的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媚先生”即陶渊明。

第五句“眉疏应学新妆画”,意思是说她的眉毛稀疏,应该学习新妆时的修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王昭君的眉形稀疏,因此应该学习化妆技巧。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眉毛比作“新妆画”,以突出眉毛的稀疏。

第六句“腰折还嫌出水轻”,意思是说她腰身弯曲,还嫌水珠儿滑脱得太轻。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王昭君的腰身弯曲,还嫌水珠儿滑脱得太轻。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腰身比作“出水轻”,以突出腰身的柔弱。

第七句“过客而今相送去”,意思是说现在过客们纷纷离去,把王昭君送走了。这里的“过客”是指那些追求名利、轻视人才的人,他们纷纷离去,把王昭君送走了。

第八句“依依初动别离情”,意思是说王昭君离开时依依不舍,刚刚动了一点离别的情感。这里的“依依”意为依恋不舍,“初动别离情”则是指王昭君离开时刚刚动了一点离别的情感。这里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王昭君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新柳

青青杨柳嫩芽萌,受得春皇一半荣。

汉苑有人真少艾,陶门临水媚先生。

眉疏应学新妆画,腰折还嫌出水轻。

过客而今相送去,依依初动别离情。

译文:

青青的小柳枝头吐露了新生的嫩芽,沐浴在温暖的春风里,仿佛得到了春天一半的恩泽。汉代苑内有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叫王昭君,她就是那位美丽动人的少女。陶渊明的门临着清澈的溪流而建,像一位妩媚的妇人一样。她的眉毛稀疏,应该学习新妆时的修饰。她腰身弯曲,还嫌水珠儿滑脱得太轻。现在过客们纷纷离去,把王昭君送走了。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园,刚刚动了一点离别的情感。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情诗,借咏王昭君之诗抒发作者怀古伤己之情。

首联两句写春色满园。“青青”二字状柳之翠绿可爱,“嫩芽”二字点时令之早春。“受得春皇一半荣”一句承上启下,由写柳而及春光,并引出下文对王昭君的赞颂。

颔联两句写王昭君。上句用典,王昭君是汉代四大美女之一,《汉书·外戚传》记载:“(孝文帝)乃为微行,北至代郡,长城脚下访求美人……见(王)昭君,乃生奇思。”下句化用杜甫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此二句不仅写王昭君美貌出众,而且通过“汉苑”一词,点出昭君出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颈联两句写王昭君离乡别井。“眉疏”,犹言眉细;“腰折”,犹言腰柔。这两句用夸张之法,极写其人之姿容之美。同时,“出水轻”三字又暗点其“一去紫台连朔漠”(《西宫秋怨》)的身世遭遇。

尾联两句抒写离别之悲。“依依”两字状其依恋之情;而“初动”两字则表明这种情绪只是刚刚开始萌发。此句承上启下,从写王昭君写到自己,又自然过渡到下片所要抒写的怀才不遇之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