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望皋亭,浅绛色渐分。
回首稽留山,馀雪黏空云。
乃知向背殊,诸峰若离群。
松阴结春霭,冷趣弥氛氲。
同游得三子,勇若张吾军。
遥拜杜子恭,栖隐尊昔闻。
不测古人意,岂异今所云。
清言各未已,村钟殷微曛。

北郭舟中同丁敬身汪西颢王麟徵作扁舟望皋亭,浅绛色渐分。

回首稽留山,馀雪黏空云。

乃知向背殊,诸峰若离群。

松阴结春霭,冷趣弥氛氲。

同游得三子,勇若张吾军。

遥拜杜子恭,栖隐尊昔闻。

不测古人意,岂异今所云。

清言各未已,村钟殷微曛。

【译文】

船停泊在皋亭山下,湖面的颜色逐渐变得浅红色。我回头眺望稽留山,山顶上还残留着残雪,像被白雾缠绕着。才知道山的前后景色截然不同。山峰就像一群分散的鸟儿。山腰的松树林下聚集着如烟似雾的春云,寒冷的气息弥漫在空中。和我一起游览的是三位朋友,他们勇敢如同我率领的军队。我们远远地向古代的隐士致敬,尊敬他的隐居和高尚的品德。我们无法揣摩古人的意图,他的做法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谈笑间不断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村庄里的钟声悠扬地飘荡着,夕阳将天边染成了一片淡淡的红光。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与友人乘舟泛游皋亭山,途中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对隐者的崇敬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联“扁舟望皋亭,浅绛色渐分”描写了诗人站在船上远望皋亭山的情景,湖水的颜色逐渐由淡变深,仿佛是一片浅绛色。这里的“皋亭山”指的是皋亭山的山体,诗人站在船上远望皋亭山,可以看到它的颜色由淡变深,仿佛是一片浅浅的绛色。这一联写出了诗人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能力,也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联“回首稽留山,馀雪黏空云”描绘了诗人回头望去稽留山的情景,山顶上的残雪像被白雾缠绕着。这里的“稽留山”指的是稽留山的山体,诗人回头望向稽留山,可以看到山顶上的残雪被白雾包围着,仿佛是被白雾缠绕着的山峰。这一联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也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三联“乃知向背殊,诸峰若离群”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他意识到山的前后景色截然不同,山峰就像一群分散的鸟儿。这里的“向背”指的是山的方向和面向,诗人通过对山的观察,领悟到了大自然中的规律和变化。

第四联“松阴结春霭,冷趣弥氛氲”描绘了山腰松树林下聚集着如烟似雾的春云,寒冷的气息弥漫在空中。这里的“松阴”指的是松树林下的影子,春天的雨雾使得松树林下的景色变得朦胧起来。这一联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也表现出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第五联“同游得三子,勇若张吾军”写出了诗人与朋友们一同游览时的壮志凌云之感。这里的“三子”指的是诗人的朋友,他们一起出游,如同英勇的军队一般。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第六联“遥拜杜子恭,栖隐尊昔闻”描绘了诗人向古代隐士致敬的场景,他对隐士的尊敬之情油然而生。这里的“杜子恭”指的是传说中的隐士,诗人向他致敬,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之情。

第七联“不测古人意,岂异今所云”写出了诗人对古人的感慨之情,他无法揣摩古人的意图,他的做法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又有什么不同呢?这里的“不测”指的是无法猜测的意思,诗人无法猜测古人的意图,他的做法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又有什么不同呢?这一句表达了他对历史和传统的思考和感慨。

第八联“清言各未已,村钟殷微曛”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谈论时的情景,他们的谈话声音清脆悦耳。这里的“清言”指的是清新的谈话,诗人和朋友们在一起谈论时,他们的谈话声音清脆悦耳。这一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和谐氛围。

第九联“清言各未已,村钟殷微曛”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谈论时的情景,他们的谈话声音清脆悦耳。这里的“清言”指的是清新的谈话,诗人和朋友们在一起谈论时,他们的谈话声音清脆悦耳。这一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和谐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