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天沈沈,海风吹作三日霖。
黟山妖蛟最得意,夜拔潭穴漂嵚崟。
水来青溪十丈许,鼓怒直使胥涛喑。
胥涛气短退三舍,人如白蘋蔽江下,屋材家具满江汊。
呜呼青溪之人何辜于苍穹,人人尽在秋梦中,不知魂游龙伯宫。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诗中所运用的手法分析,最后进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主要景物,概括出画面的内容,然后再分析作者的情感。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青溪叹。“青溪”即青溪水,泛指江河,这里借指江水。七月三日天沈沈,七月三日,农历六月十五日,夏至节,天气渐热,草木茂盛。海风起,吹作霖,海风吹来,江水上涨。黟山妖蛟最得意,黟山在今安徽歙县西南,山形如牛,故称牛头山。传说山上有一种水怪,名叫蛟龙,能兴云吐雾。夜拔潭穴漂嵚崟,夜里,它把潭穴里的巨石都搬走了,使潭穴变得高耸险峻。水来青溪十丈许,水上涨到十多丈深。鼓怒直使胥涛喑,鼓声震天动地,使大浪平息。胥涛气短退三舍,胥涛是长江中最大的一股水流,这里比喻江水涨得快。人如白蘋蔽江下,人像白色的浮萍一样,被江水覆盖了,淹没了。屋材家具满江汊,房屋、船只、家具都被水淹。呜呼青溪之人何辜于苍穹,这青溪的人真是无辜啊!苍天无眼,他们遭受的灾难。人人尽在秋梦中,大家都在梦中度过。不知魂游龙伯宫,魂游到龙伯宫中去。龙伯宫,传说中的龙伯为神名,龙伯宫是其居所。

【答案】

译文:

七月三日天气阴沉,海水刮来大风,江水上涨成为洪水。

黟山的水怪最为得意,夜晚搬开潭穴中的石头,让潭穴显得高峻。

江水上涨十多丈深,鼓声震天使浪涛平息下来。

江水气势汹涌,淹没了房屋和船只。

人们像是浮萍般被江水吞没,房屋和家具都淹没在水中。

苍天无眼,青溪的人遭遇灾难。

人人都在梦里渡过这个秋天,不知道魂魄飞到了龙伯宫中。

赏析:“七月三日”是农历六月初六,是夏季的节气之一,此时天气转暖,草木茂盛。诗人通过这一描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接着诗人用“海风吹作霖”一句来写天气的变化。这里的“海风”,实际上是指台风,“霖”就是大雨的意思。“七月三日”是“夏至节”,天气转热,草木茂盛。但这时却刮起了台风,使得江水暴涨成灾。这是诗人要着重描写的情节之一。接下来,诗人写到“黟山妖蛟最得意”。黟山在今安徽歙县西南,山形如牛,故称牛头山。相传山上有一种水怪,名叫蛟龙,能兴云吐雾。“夜拔潭穴漂嵚崟”,夜里,它把潭穴里的巨石都搬走了,使潭穴变得高耸险峻。“水来青溪十丈许”,“十丈许”形容水流之大,足见这场洪水的猛烈程度。“鼓怒直使胥涛喑”,“胥涛”就是长江中最大的一股水流,“喑”就是哑巴的意思,说明这场洪水的威力之大,足以让滔滔大江为之沉寂无声。诗人用“人如白蘋蔽江下”,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洪水淹没房屋、船只、家具等的情景。“屋材家具满江汊”,则进一步渲染出洪水泛滥之广、之深。以上这些描写,都是对洪水灾害场面的具体刻画,为下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做铺垫。“呜呼青溪之人何辜于苍穹”,这句是诗人对这次灾害的感叹。诗人认为这次洪水灾害是苍天的过错,是苍天无眼,对青溪的人们进行了惩罚。“人人尽在秋梦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家都在梦中度过了这个秋天。这两句是说洪水过后的人们都在梦中度过了这个秋天。而“不知魂游龙伯宫”,则是诗人对这次洪灾后人们命运的想象。诗人认为大家都在梦中度过了这个秋天,不知道他们的魂魄都飘到了龙伯宫中去了。

这首诗是一篇咏古之作,以洪水为题材,通过洪水的描绘来表现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安全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