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食例多泼火雨,江吐微云遍村坞。
三点五点欲沾衣,见惯山童不我侮。
雨收沙路软且平,斜上层冈势交午。
林中百舌哢春声,似与游人相尔汝。
遗民那记白雁来,近岫犹看青凤舞。
东风吹返美人魂,杨妹刘妃心独苦。
丛丛幻出淡燕支,似倚墙头怀故主。
微闻流水响佩环,邀取新蟾斗眉妩。
意行复入古梵宫,础断方花卧黄土。
西番佛塔灭遗踪,废井桔槔灌蔬圃。
黑龙饮器閟金陵,真帖兰亭迷处所。
木波不见老讲师,画壁烟销执炉女。
一十六年追昔游,存殁关心首为俯。
吴袁沈子已泉下,泉下伤春寂无语。
杭子上书方待罪,丁赵栖迟掩衡宇。
荒祠依旧祈蚕官,漠漠轻阴咽箫鼓。
重来白发映花红,只有尊前周与许。
平生不数蔡克儿,送抱推襟两无阻。
凭君妙句发天悭,岁既晏兮孰华予。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上阕写清明时节雨中看花,下阕写佛塔遗址。
“寒食同少穆初观城南看花用东坡上巳日携酒出游韵”,是词的开头两句。寒食是清明节的前三天,古人有踏青之乐,上巳日是三月三日,人们有游春之举。苏轼在《寒食野饮》诗中说:“我亦无家寻旧山,东风吹我举家还。政成身退人间世,随缘住近溪桥畔。”这里说的是:寒食节和上巳节一起出游,与友人饮酒赋诗。
“熟食例多泼火雨,江吐微云遍村坞”,写的是清明时节的景象。苏轼有诗云:“小园新种碧桃儿,晚色初着零落时。香薄暗风斜日里,墙头红粉轻飞。”意思是:桃花刚刚开放时,斜风细雨吹拂,花瓣飘飞。这里的“熟食例多”指的是清明节,人们扫墓祭祀后吃清明饭,也叫“青团子”。“江吐微云”则是指清明节前后江南一带天气多变,时而阴雨绵绵,时而晴空万里。而这时的乡村,则被这微雨和白云所笼罩。
“三点五点欲沾衣,见惯山童不我侮”,写的是雨中的乡村景象。苏轼有诗云:“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这里的“三点五点欲沾衣”指的是雨水打湿了衣衫。苏轼又有《宿州西亭》诗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下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句的意思是:雨水打湿了我的衣衫,可我却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我知道,这雨水是天上的神仙洒下的。这里的“山童”是指当地的小孩。他们天真活泼,不怕大人。
“雨收沙路软且平,斜上层冈势交午”,写的是雨后的乡村景色。苏轼有诗句云:“黄泥板车湿行路,清泉白石流古涧。”这里的“沙路”、“层冈”都是指乡村的道路。苏轼还有《过龙阳县》诗云:“桑柘叶长堤,榆柳春待别。 土膏欲生草,水镜乍摇月”。这里的“层冈”也是指丘陵地带。
“林中百舌哢春声,似与游人相尔汝”,意思是:树林里的百舌鸟唱着清脆的声音,好像是在和我们嬉戏。苏轼的《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之句,这里说的可能是这样的场景。
“遗民那记白雁来,近岫犹看青凤舞”,意思是:那些流亡在外的人们已经忘记了北方的雁群飞来,可我还是看着那青色的凤凰在空中舞动。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里的“近岫犹看青”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看到的景物。
“东风吹返美人魂,杨妹刘妃心独苦”,意思是:东风吹散了美人的魂魄,使得杨贵妃、刘妃等美女们独自伤心痛苦。这里的“美人”应该是泛指古代美女们。苏轼《永遇乐》词有“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之句,这里的“美人”就是这个意思了。
“丛丛幻出淡燕支,似倚墙头怀故主”,意思是:丛丛的鲜花幻化出了淡淡的胭脂色。它好像在倚靠在墙头,思念着自己的故主。这两句写的是一种幻觉,一种美好的幻想。
“微闻流水响佩环,邀取新蟾斗眉妩”,意思是:只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仿佛听到了佩环叮咚作响。我想邀请月亮和星星一起来参加我的舞会,让她们和我一起欣赏美丽的舞姿。这里的“佩环”是女子身上佩戴的饰品,用来装饰自己。这里的“新蟾”应该是指明亮的月亮。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句,这里的“新蟾”就是这个意思了。
“意行复入古梵宫,础断方花卧黄土”,意思是:我继续前行,又走进了一个古老的佛教建筑群。这个建筑群的墙壁都已经崩塌了,只剩下一些残破的瓦砾。
“西番佛塔灭遗踪,废井桔槔灌蔬圃”,意思是:西边的一座佛塔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废弃的井边,农夫用桔槔来灌溉蔬菜。这里的“桔槔”(jiè gāo)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由两根杠杆组成,中间挂着一个横杆,可以用来汲水或浇地。苏轼有《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诗中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之句。这里的“桔槔灌蔬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
“黑龙饮器閟金陵,真帖兰亭迷处所”,意思是:黑色的龙王饮器藏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的深山老林之中,真帖兰亭的线索也消失在了那里。这里的“黑龙饮器”应该是指某种神秘的器具。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曾为建业(今南京)的黑龙寺书写过一块刻有兰亭集序的石碑,这块石碑后来被收藏在了黑龙寺中。这里的“真帖兰亭迷处所”就是说的这块石碑。
“木波不见老讲师,画壁烟销执炉女”,意思是:看不到那位年迈的老师在讲道了,只有一位拿着火炉的女尼在画壁前念经烧香。这里的“老师”应该是指僧人。苏轼的《题金山寺僧舍》诗中有“师去楼空梁甫吟”之句,这里的“师”就是僧人的意思。这里的“女尼”应该是指尼姑。苏轼有《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中有“宝觉院中尼释慧”之句,这里的“释慧”就是尼姑的意思。
“一十六年追昔游,存殁关心首为俯”,意思是:十六年过去了,我一直在追忆过去的生活,对活着和去世的人都心怀敬意。这里的“存殁”就是指活着的和已经去世的人。
“吴袁沈子已泉下,泉下伤春寂无语”,意思是:吴袁沈子已经去世了,泉水之下他孤独地面对春天却无法说话。这里的“泉下”应该是指墓地或者墓地下面的水塘。
“杭子上书方待罪,丁赵栖迟掩衡宇”,意思是:杭子正在等待处罚,丁赵隐居在家,遮盖着他的房子。这里的“杭子”应该是指杭子瞻,即苏轼的儿子苏辙。
“荒祠依旧祈蚕官,漠漠轻阴咽箫鼓”,意思是:荒废的祠堂仍旧有人在那里祈祷养蚕,蒙蒙的轻阴笼罩着萧瑟的鼓声。这里的“荒祠”应该是指祭祀蚕神的祠堂。这里的“轻阴”应该是指细雨或阴云。苏轼的《次韵孔毅父集古亡字》诗中有“轻阴翳重盖,漠漠如秋烟”之句,这里的“重盖”应该是指伞或伞盖。
这首词通过叙述清明时节的赏花情景以及作者对于生死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