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散悦事外,鼓枻转回源。
偶沿松下楥,遂叩花里门。
万花尽萎香,落粉空苔痕。
今晨山雪霤,疏阑坐微暄。
藤格穿窈窕,莎径销尘烦。
水流过北牖,岫列开南轩。
昔人隐蒙茏,寂寞道自尊。
时预缁素会,偶随樵牧言。
悁然抚遗躅,吹楼匪思存。
【注释】
游张氏溪庄:游览张氏溪庄。
孝直:指邹阳,字孝先,河间人,曾任孝廉。“河渚草堂”即河渚草堂,为邹阳旧宅。
萧散:洒脱闲放的样子。
悦事外:使心情舒畅愉快的事情。
鼓枻(yì):摇着船桨。
回源:转回源头,指回到溪庄。
偶沿:偶然沿。
松楥(lǎn):松树的枝条,可作伞状遮阳。
叩花里门:敲开花木掩映中的门。
空苔痕:留有苔藓的痕迹。
山雪霤(liù):山上流下的雪水。
疏阑(yuán):稀疏的栏杆。
藤格:用藤条编成的栅栏或栏杆。
窈窕(yǎotiǎo):幽深曲折的样子。
莎径:长满莎草的路。
北牖:北边的窗户。
岫列(xiù liè):山峦重叠排列。
蒙茏:草木茂盛的样子。
缁(zī)素:僧衣、道士服。
时:时常。
缁素会:佛教中僧人与道士聚会。
樵牧言:打柴和放牧的人交谈。
悁(yuān)然:惆怅的样子。
遗躅(zhú):足迹,引申为踪迹。
《吹楼》:一种乐器名。非思存:《论语》载孔子说:“不思则罔,不学则殆。”这里以孔子的话自喻,意思是说:我思念着什么,所以不能全神贯注地欣赏山水之美。
【赏析】
《游张氏溪庄》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游张氏溪庄所见景物及感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点出题面,“张氏溪庄”,点明了地点;“游”字,说明所游之目的。“萧散悦事外”,表明心境之悠闲自在;“鼓枻转回源”,写出行踪之悠然自得。
颔联写游兴渐浓,开始沿着松林下的小道漫步,并叩问花木掩映之中的门扉。这两句中,“偶”“遂”二字,将诗人的随性而为、随心所欲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向往。
颈联写景抒情,诗人在溪边漫步,发现万花凋零,落花飘洒于地,留下了斑斑印迹。这几句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但在这美好的景色背后,却透露出深深的忧伤之情。诗人用“落粉空苔痕”这一细节,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岁月流转的感慨。这种感慨,既是对自身身世的感慨,也是对自然界万物更迭的感悟。
尾联写诗人登上溪边的山峰,俯瞰整个村庄,只见层层叠叠的山峰如同屏风般的展开,而那些隐居山林的古人,他们的生活状态显得如此清高、脱俗。诗人通过这一画面,表达了对隐居者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的赞美与向往。
整首诗以记游为主,通过描绘溪庄周围的山水风光、自然景观以及隐居者的隐居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意。同时,诗人也在这些描写中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