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水敌清都,天与诗人纵目殊。
郡有颜公称二始,溪经元子署三吾。
钩藤酒美能携否,桂布衣轻得浣无。
笑我平生寡游历,相逢子细问娵隅。
金绘卣自湖南游桂林归赋赠西南山水敌清都,天与诗人纵目殊。
郡有颜公称二始,溪经元子署三吾。
钩藤酒美能携否,桂布衣轻得浣无。
笑我平生寡游历,相逢子细问娵隅。
【注释】
①“西南”一诗:作者在湖南游览后,从南往北,经过桂林,回到长沙(今湖南长沙市),即兴作此诗。
②清都:指京都。
③“天与”二句:言诗人有天赋的眼力,看到桂林的山水胜概。
④元子:即柳宗元。《元和郡县志》载:“柳柳州元氏,字子厚。” 元子署:柳宗元曾为柳州刺史,故称其为元子。
⑤钩藤酒:一种用当地特产藤蔓植物做成的美酒。
⑥桂布衣:指穿着以桂树纤维制成的衣料的衣服。
⑦娵隅:小角落,指桂林山间水边的幽静景色。
⑧细问:详细询问。
【赏析】
《金涂卣自湖南游桂林归赋赠》,是一首七律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秋。金涂卣(yōu)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的朋友,两人友谊甚笃。这首诗是柳宗元在金涂卣游桂林归途中所作。诗中赞美了桂林的秀美风光,并以此表达对金涂卣游历之乐的羡慕之情。
首联两句,写桂林山水之美。“西南”二字点出桂林所在方位,“胜”字则表明此地山水胜过其他地方。这两句话既写出了桂林山水之“胜”,又暗示了诗人对桂林山水之爱恋和向往。
第二联两句,写金涂卣游桂林之胜事。“郡有”一句,指出金涂卣所游之地;接着又说明此地太守称赞他游遍两江(长江与珠江)而称第一;最后说元子(指柳宗元)曾为柳州刺史,因此元子也属游遍了两江而名扬天下的人。这些内容都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朋友游历胜事的羡慕之情。
三四联,写金涂卣游桂林时的情景。前句写金涂卣游漓江,见水色湛蓝,山色秀丽,便想带美酒同游,但因路途遥远,不能携带。后句则描写他在桂林穿行山水间的所见所闻——那山间水畔,景色优美宁静,令人心旷神怡。
末联两句,写诗人对金涂卣的羡慕之情。前句写金涂卣游历桂林之乐,而诗人却只能独自游玩;后句则说金涂卣对诗人的游历之事十分清楚,并且还向他提问。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游历之乐的羡慕之情,又表现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深远。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游历胜事的羡慕之情,更体现了诗人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