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屿亭空敛晓烟,裌衣初试斗轻便。
诸天宫殿琉璃上,二月湖山锦绣前。
红雨欲飞惊宿鸟,碧波不动待游船。
诗成散入城中去,破费家家十样笺。
【注释】
孤屿亭空敛晓烟:孤屿亭空,指亭子空旷无人,敛,收敛,收拢。晓烟,清晨的雾气。裌衣初试斗轻便:裌衣,一种半截袖的衣服,斗,比,相。轻盈。诸天宫殿琉璃上:诸天,指天上的各种神佛;宫殿,指天上的神宫;琉璃,古时称玻璃或琉璃为“瑠璃”。二月湖山锦绣前:二月,泛指春夏之交。湖山,指西湖。锦绣,形容景色绚丽多彩。红雨欲飞惊宿鸟:红雨,指晚霞映照下的朝霞或晚霞,如红色的雨一般;惊,使……吃惊;宿鸟,即夜宿的鸟。碧波不动待游船:碧波,碧绿的水波。待游船,等待游船。
【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览西湖后所作。诗人在《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中写道:“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可见作者喜爱西湖已非一日,而这首诗则是诗人对西湖的一次写生和描摹,从诗中可以窥见西湖美景之一角。全诗以白描手法写景,生动地勾勒出杭州西湖早春的景色,表现了西湖的秀美。
首句“孤屿亭空敛晓烟”写诗人清晨来到孤屿亭,看到亭子空荡无人,笼罩在晨曦初升的轻烟里。“敛”字写出了烟雾缭绕、迷蒙不清的情状。次句“裌衣初试斗轻便”,点明时间已是清晨,诗人脱下外衣,换上裌衫,觉得轻快多了,说明天气转暖,阳光明媚,万物复苏。这两句写诗人早起观览西湖的所见所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三句“诸天宫殿琉璃上”,写诗人抬头仰望,看见天空中高耸入云的殿宇,宛如琉璃般晶莹剔透。“诸天宫殿”用典,意谓天上有无数的宫殿。这一句极言杭州西湖之美丽神奇,也暗含了诗人对杭州西湖的无限热爱。第四句“二月湖山锦绣前”,写诗人环顾四周,只见湖光山色,如同锦绣一般。“二月”是说春天到了。“湖山”“锦绣”这两个比喻,把杭州西湖的山水之美描绘得十分美妙动人。
第五句“红雨欲飞惊宿鸟”,写诗人发现,湖面上飘浮着一片片朝霞,像红色雨一样,正欲降落下来,惊起了栖息在树上的夜宿鸟儿。第六句“碧波不动待游船”,写诗人又发现,湖面波平如镜,静悄悄的,好像在等待着游船来游玩。这两联通过描写湖上朝霞、暮雨的变化,以及湖中游船的动静,把西湖的自然美和人文景观都写活了。
最后两句“诗成散入城中去,破费家家十样笺”,是全诗的结尾。这里用一个反问的语气说:“诗写成了,难道不把它送给人们吗?可惜的是,我写的诗要送给人家的时候,恐怕连十张纸都不够用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杭州西湖的喜爱之情,同时也透露了他生活上的困窘。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但意境优美清新,富有情趣和韵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