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寺不鸣磬,林乌散夕阳。
山曾识坡老,塔尚记钱王。
初地藤缠瓦,三门竹补墙。
人闲重陈迹,留坐看江光。
【注释】
梵天寺:在江西上饶市。
坡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曾为江南东路安抚使,故称。
钱王:指宋太祖开宝元年(970),钱惟演任江都县令,建此佛塔,后毁于兵燹,重建时用木料代替了铜铁,称为“木塔”。
初地藤缠瓦,三门竹补墙:这是说梵天寺的初地殿、中天殿、后部三座大殿,都用藤条绕着瓦片;墙壁也用竹子修补。
人闲重陈迹,留坐看江光:游人很少,可以悠闲地观赏古迹,欣赏江水风光。
【赏析】
《正月八日城南纪游二首》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写的一组诗。这组诗共四首,都是记游之作,但风格各异。第一首是其中的第二首。《梵天寺》是其中的第一首,全诗描绘了梵天寺的景色。
首联写梵天寺的废置荒凉。废寺不鸣磬,意思是说梵天寺已经废弃不用了,没有僧人敲击钟磬来报时。林鸟散夕阳,意谓树林里聚集了许多鸟儿,它们在夕阳下欢快地飞去。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说,梵天寺的废寺不再敲钟击磬,而是让树林里的鸟儿们在夕阳中自由地飞翔。
颔联是描写梵天寺的历史。山曾识坡老,意思是说这个山曾经认识过苏轼(坡老,即苏轼)。塔尚记钱王,意思是说这个塔还记载着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事情。两句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说,山曾经知道过苏轼,而塔还记载着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事情。
颈联是描写梵天寺的景物。初地藤缠瓦,意思是说梵天寺的初地殿、中天殿、后部三座大殿,都用藤条绕着瓦片。三门竹补墙,意思是说这三座大殿之间的大门是用竹子修补起来的。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说,梵天寺的殿堂之间都有藤条缠绕的瓦片和修补的墙。
尾联是描写诗人游览梵天寺的感受。人闲重陈迹,意思是说游人很少,可以悠闲地观赏古迹,欣赏江水风光。留坐看江光,意思是说留下坐下来欣赏长江的美景。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说,游人很少可以悠闲地观赏古迹,欣赏江水风光,然后坐下来欣赏长江的美景。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废弃的寺庙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对梵天寺的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梵天寺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