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张外史,此地有行窝。
乔木居人少,苍烟废圃多。
道心遗外物,身事托樵歌。
最好滩前水,春来似熨罗。

【注释】:

北郭:指京城长安城北的北郭寺。张外史:唐人张志和号。行窝:即“草亭”,是张外史游历四方时所居之地。乔木:高大的树木。苍烟:指浓密的云雾。废圃:已荒芜的花园。道心:道教之心,指道家思想与修养。身事:生活琐事。樵歌:樵夫之歌,指樵夫的生活。熨罗:一种丝织品,这里比喻春水,因为春天的河水像熨斗一样温暖、平滑。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诗的前两句写北郭寺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后四句则描写在滩前的水中看到的景象。全诗以景物为中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首句中的“北郭”二字表明诗人是在长安城外的北郭寺游赏;而“张外史”则是指唐代著名道士张志和。张志和曾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他是一位著名的隐士,一生酷爱山水自然风光。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第二句中“当年张外史”指的是诗人自己的过去,即诗人年轻时曾在北郭寺附近游玩过。这里的“此地”指的是诗人曾经游玩过的北郭寺附近的地区。“有行窝”则是指那里曾经有张外史等人居住过的地方。这里的“行窝”是古代文人雅士们游历四方时常住的地方,也是他们交流心得体会、吟诗作对的地方。这里的“行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曾经居住过的草屋或者茅庐之类。

第三句中的“乔木居人少”则是描绘了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这里的“乔木”指的是茂密高大的树木,它们生长得很茂盛而且枝繁叶茂。而“苍烟废圃多”则是形容这个地方曾经繁华热闹,如今却变得荒凉破败了。这里的“苍烟”指的是浓密的烟雾,它常常用来描绘山间或田野上的雾气弥漫的景象。而“废圃”则是指已经被废弃不用的花园或田地之类。这里的“废圃”也可以用来指代那些曾经繁荣一时但如今已经衰落的城市或村庄等地方。

接下来四句则是描写诗人在滩前看到的景象。第四句的“道心遗外物”则是说作者已经把追求名利之类的世俗观念抛到脑后了;只有保持一颗清净无为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这里的“道心”可以理解为道家的思想与修养,也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外物”则是指其他事物或诱惑之类的东西。这里的“遗”可以解释为放下或者舍弃的意思,表示作者已经把名利之类的欲望抛到了脑后;只留下了自己那颗清净无为的心而已。而“身事托樵歌”则是指作者将自己的生活琐事都寄托在樵夫之歌里了。这里的“身事”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己的生活琐事或烦恼之类。而“樵歌”则是指樵夫们唱的歌儿或者诗歌之类。这里的“托”可以解释为寄托或者寄寓的意思;表示作者将自己的心灵寄托在这个歌声之中去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境吧。

最后一联中的“最好滩前水,春来似熨罗”则是描绘了诗人最喜欢的景色之一——滩前的水。这里的“最好”可以理解为最喜欢或者最爱的意思;它表示诗人认为滩前的水是最美好的风景之一。而“春来似熨罗”则是指春天到来的时候,滩前的水就像被熨烫过一样温暖、光滑。这里的“熨罗”是一种丝绸制品,它质地细腻光滑、柔软舒适。所以这里用它来形容滩前的水是非常贴切的。这里的“春来”可以理解为春天来临的时候;它表示滩前的水会在春天的时候变得更加美丽和迷人。

整首诗通过对北郭寺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在滩前看到的美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心中对自然的向往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