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洲一角跨东海,三千童女紫芝采。
人闲异种苦搜求,岂知徐福扁舟在。
耕烟斸月飞九天,二十四茎生琼田。
茅君一笑授颜色,眉宇爽气盈大千。
昆崙山下重回首,东方顽仙是吾友。
襟裾如水上鸿堤,与子大酌浮邱酒。
珊瑚在手葳蕤红,长生一曲歌玲珑。
君乐荷锄汧谷宅,我怀承盖甘泉宫。
牧龙旧梦无复道,四十年来风日好。
相期葆此金石姿,三田聚宝多瑶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邱子春采芝图》。诗中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通过描述神仙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首句“祖洲一角跨东海”,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祖洲(今江苏苏州)位于东海之滨,其一角跨过东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理景观。这里的“祖洲”指的是古代传说中昆仑山附近的岛屿,而“东海”则是指浩瀚无垠的大海。这一句为后文描绘仙境提供了地理背景。
第二句“三千童女紫芝采”,进一步描绘了仙境中的居民——三千名童女正在采摘紫色的灵芝。这些童女身着华美衣裳,手执灵芝,神态优雅,如同仙子一般。这一句不仅展示了仙境中的居民形象,还暗示了仙境中的生活状态。
第三句“人闲异种苦搜求”,表达了仙人们对于寻找珍贵物品的态度。他们虽然身处仙境,但却不追求世俗的利益,而是专注于寻找珍贵的灵芝等药材。这种淡泊名利、追求长生的态度体现了他们的高尚品质。
第四句“岂知徐福扁舟在”,则揭示了仙人们的身份——他们是秦始皇时期的方士徐福。徐福曾在秦朝担任官员,后来被派遣至海外寻求仙药,以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这一句既揭示了仙人的真实身份,又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仙人们在仙境中的日常生活。第五句“耕烟斸月飞九天”,描述了仙人们在仙境中耕作的场景。他们手持农具,耕种着一片神奇的土地,月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飞上了九天。这一画面充满了神奇和浪漫的气息。
第六句“二十四茎生琼田”,则描绘了仙人们种植灵芝的场景。二十四根灵芝从天而降,生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这一句既展示了仙人们的神通广大,也暗示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第七句“茅君一笑授颜色”,描绘了仙人之间相互赠送物品的情景。这里指茅先生微笑着将颜色赐予他人,象征着友谊和分享的精神。这一句既展现了仙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体现了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第八句“眉宇爽气盈大千”,形容仙人的眉宇之间洋溢着爽朗的气息,仿佛充满了整个宇宙。这一句既赞美了仙人的气度,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第九句“昆崙山下重回首”,描绘了仙人们离开仙境后重返昆仑山的情景。这句诗既展现了仙人们的冒险精神,也表达了他们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十句“东方顽仙是吾友”,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的敬仰之情。这里的“顽仙”指的是东方朔,他是汉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以其机智幽默著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朋友的欣赏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的敬仰之情。
第十一句“襟裾如水上鸿堤”,形容仙人的衣服飘逸如水,宛如水上的鸿雁。这一句既描绘了仙人的飘逸气质,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自然的追求。
第十二句“与子大酌浮邱酒”,则描绘了仙人与诗人共饮浮邱酒的场景。这里指仙人邀请诗人一起畅饮,象征着友情和交流。这一句既展现了仙人的慷慨豪迈,也表达了诗人与仙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第十三句“珊瑚在手葳蕤红”,形容仙人手中的珊瑚树生机勃勃,色彩斑斓。这一句既描绘了仙人的美丽容貌,也象征着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第十四句“长生一曲歌玲珑”,则描绘了仙人演唱歌曲的场景。这里的“玲珑”可以理解为美妙或精致,表示仙人的歌曲悦耳动听,令人陶醉。这一句既赞美了仙人的才华,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的喜爱之情。
第十五句“君乐荷锄汧谷宅”,描述了仙人乐于居住在偏僻山谷中的场景。这里的“汧谷”指的是陕西境内的一座山谷,诗人用“荷锄”(扛起锄头)的形象描绘出仙人勤劳朴实的性格特点。这一句既赞美了仙人的淳朴品质,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们生活方式的向往之情。
第十七句“我怀承盖甘泉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居住环境的羡慕之情。这里的“承盖”可以理解为遮盖或覆盖之意,表示仙人的居所如同甘泉般清凉宜人。这一句既赞美了仙人的住所,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们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最后一联“牧龙旧梦无复道,四十年来风日好”,则是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当前美好时光的珍惜之心。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仙人的描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同时,诗歌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