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过混同,所历已奇峭。
结束入窝稽,一望更深奥。
树密风怒号,崖崩石奔跳。
阴霾不可开,白日安能照。
古雪塞危途,哀湍喧坏道。
更无人迹过,惟闻山鬼啸。
车驱苦险涩,换马欲前导。
霜蹄偶一蹶,流血沾乌帽。
魂魄已莫收,童仆徒慰劳。
死亦分所当,生岂人所料。
但苦历穷荒,庭闱终未到。
【注释】
纳木窝稽: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跋涉过混同:经过混同,即乌鲁木齐以西的戈壁滩地带。
所历已奇峭:所经历的地势险峻。
结束入窝稽:进入窝稽山一带。窝稽山是北疆名山,位于天山南麓,东、南两面与吐鲁番盆地接壤。
一望更深奥:放眼望去,更显得幽深莫测。
树密风怒号:树林茂密,狂风呼啸。
崖崩石奔跳:崖壁崩塌,飞石跳跃。
阴霾不可开:天色昏暗,无法打开。
古雪塞危途:古老的雪岭上的道路险要危险。
哀湍喧坏道:悲伤湍急的水声嘈杂地破坏着道路。
更无人迹过:更没有人走过这里。
惟闻山鬼啸:只能听到山鬼的呼啸声。
车驱苦险涩:车子行驶在艰难险阻的路上。
换马欲前导:换了匹马准备在前面引路。
霜蹄偶一蹶,流血沾乌帽:马因寒冷而受了伤,跌倒了,鲜血沾湿了帽子。
魂魄已莫收:连人的魂魄也失去了控制。
童仆徒慰劳:仆人和僮仆们只是安慰自己而已。
死亦分所当:死也要有所选择,不能随便死去。
生岂人所料:活着也不是人所能预料的。
但苦历穷荒:只是在极度荒凉的地方历尽艰辛。
庭闱终未到:家也没有能够到达。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顺二年(1332)诗人出使西域时。作者从西域归来后,有感于西域之地“古雪塞危途”,遂作此诗。全篇写西域旅途之险,抒壮士失意之悲。首二句写行程艰险;三、四句写山势陡峭、风狂水急;五、六句写山崖崩裂,飞石伤人;七、八句写天昏地暗,不见人烟;九、十句写山鬼啸叫,人困马乏;十一、十二句写路途艰难,难以前进;十四句写马受重伤,人命难保;十五、十六句写生死两茫茫,令人无奈。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