鞟壁重重勺水难,蓦教蒲海动波澜。
苍茫远与山吞吐,广袤浑如路汗漫。
可有舟航通利济?更无鳞甲长荒寒。
几时照澈天山月,濯足来看白玉盘。

这首诗的标题是《望蒲海》,作者不详,诗的风格属于唐代诗人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翻译:

第1句:“鞟壁重重勺水难”

注释: “鞟壁”指坚固的墙壁;“勺水难”意味着难以渡过。
赏析: 这句表达了在重重的山壁之间,想要渡过河流是非常困难的。

第2句:“蓦教蒲海动波澜”

注释: “蒲海”指代大海,“波澜”指海面上波动的水花和浪花。
赏析: “蓦教”意为突然或忽然,暗示了这种困难是被突然触发的。这句话可能描绘了一幅海浪翻滚、波涛汹涌的景象。

第3句:“苍茫远与山吞吐,广袤浑如路汗漫”

注释: “苍茫”形容景象广阔而迷蒙;“吞吐”指山的形态像在吞噬或吐露什么。
赏析: 这两句通过对比来描述海洋的辽阔与山的形态。海的浩瀚无边和山脉的起伏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观。

第4句:“可有舟航通利济?”

注释: “可有”即是否有;“舟航”指的是船只和航道;“利济”意指便利人们来往。
赏析: 诗人询问是否有船只能够安全通行于这片海域,反映出对海上航行安全的关切。

第5句:“更无鳞甲长荒寒”

注释: “鳞甲”通常用来形容盔甲等防护物;“荒寒”表示荒凉冷清。
赏析: 这里可能是在说,尽管有着坚固的防御措施(如盔甲),但仍然无法抵御自然的严酷(如寒冷)。

第6句:“几时照澈天山月,濯足来看白玉盘”

注释: “照澈”意为清澈明亮;“天山月”指天山之上的月光;“濯足”意指清洗双脚;“白玉盘”比喻光滑的石头或玉器。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看到天山之上的皎洁月光,并想象着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洗涤双足,感受玉石的清凉。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自然之中,体会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