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云山意已奇,别从画里更题诗。
无端写尽春明梦,肠断前人且未知。
眼底云山意已奇,
意思是说眼中的山水已经觉得奇特了。
别从画里更题诗,
意思是说不要再在画中再题写诗了。
无端写尽春明梦,
意思是说无缘无故地写出了满腔的春愁和梦想。
肠断前人且未知,
意思是说前人不知道这满腹的愁苦和梦想。
赏析:此诗以“眼”为线索,将眼前景、心中情与古来情融为一体,抒发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
眼底云山意已奇,别从画里更题诗。
无端写尽春明梦,肠断前人且未知。
眼底云山意已奇,
意思是说眼中的山水已经觉得奇特了。
别从画里更题诗,
意思是说不要再在画中再题写诗了。
无端写尽春明梦,
意思是说无缘无故地写出了满腔的春愁和梦想。
肠断前人且未知,
意思是说前人不知道这满腹的愁苦和梦想。
赏析:此诗以“眼”为线索,将眼前景、心中情与古来情融为一体,抒发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
中秋望月怀古,黄节《中秋望月有怀邓秋枚书寄藤村老屋》赏析 黄节,字晦闻,广东顺德人,清末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中秋望月有怀邓秋枚书寄藤村老屋》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描绘出一幅中秋佳节的壮丽画面,同时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1. 此夕高寒:“此夕”指的是这个中秋之夜,“高寒”形容天气寒冷。这里表达的是作者独自在清冷的夜晚
【注释】 万木号风一雁呼,大梁驱马问歧途。 江山无地分南北,种族于今杂汉胡。 唐土有君原不国,豫州能主岂为奴。 闻鸡未断燕云梦,忽过沙陀旧帝都。 万木号:形容树木众多,声音如号角一样。 大梁:《左传》中记载:“晋文公败楚于大隧”,大隧即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县。 驱马:骑马。 问歧途:指寻找道路。 唐土:唐朝国土。 原不国:指唐朝的皇帝,并不是一个国家。 豫州:指东汉末年割据河南一带的地方军阀。
【注释】 盆兰:把兰花养在盆里。 滋兰:指培育兰花。 十载:十年。 忽生:突然长出。 双茎:二根茎。 绿叶:绿色的叶片。 沆瀣(hàng xiè):古书中所说的神仙的饮料,即沆瀣水。 留沆瀣:指留下仙露。 化人:道家称仙人为化人。 陋室幽香远:简陋的居室中兰花的幽香传得很远。 媚我寒闺旧梦孤:形容兰花的美丽使作者感到寂寞、孤独。 佳种:好的花种。 秋江:秋天的江水。 奈:无奈。 所思殊
诗句释义 1 霜落高原草未凋,中州人物半萧条。 - "霜落":描述秋天的景色,霜降后草地变白。 - "高原":指的是广阔的山地或高地。 - "草未凋":说明草本植物依然保持着生机。 - "中州":指中国中部地区。 - "人物半萧条":形容中原地区的人民生活艰难,很多人生活不安定。 2. 战农不解虚移粟,非种当锄愧树苗。 - "战农":战争时期的农民,被迫参与战斗。 - "虚移粟"
春日海寺漫题(1903年) 社前无雨燕归迟,春暖棉花尽日吹。 大野草深鸣桔槔,梵宫云静锁葳蕤。 注释: - 社前:指寺庙附近或村庄的地方,没有下雨时燕子归来较晚,春天温暖时棉花一直被吹拂着。 - 大野草深:在广阔的田野里,草木茂盛。 - 鸣桔槔:使用桔槔这种工具来灌溉田地。 - 梵宫:佛教寺院。 - 葳蕤:形容树木茂盛或花草繁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季的田园景色和寺庙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上或自学时注意正确理解诗词的意思,然后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最后结合着具体诗句,联系作者的背景和注解进行分析,理解其意思及情感。 “桧柏风前立马悲,中原重到拜公祠。”意思是说在桧柏树旁,我停马悲叹,中原大地再次回到宋朝,我要来拜谒岳王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岳飞的崇敬和怀念,他怀着敬慕的心情来到岳王庙。
这首诗是诗人在1902年梅庄送别邓秋枚去海上时所作,表现了他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爱。 首句“此去江南定有诗”,表达了诗人对邓秋枚的祝福,希望他能够在江南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 第二句“梅花开处各天涯”,描绘了邓秋枚离开后的景象,梅花盛开的地方就是他们各自的天涯。这句诗寓意着友情的深厚,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友谊也不会改变。 第三句“客中元白交如水,海上冬青雪满枝”
注释: 八月二十八日破晓出长台关(1903年) 中原人物无刘祖,北陆关山走马牛。 独向伊川哀被发,未闻临邑访长头。 乡心迢递三千里,风俗华离十六州。 有日澄清吾岂敢,鸡声寒动九边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1903年八月二十八日破晓时从长台关出关时的即兴之作。 首联“中原人物无刘祖,北陆关山走马牛”表达了诗人对中原人物的怀念之情和对北方关山风光的喜爱。中原地区是中国的腹地,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注】伯牙,战国时晋国的善弹琴者;断虹:形容景色美丽。 1. 英雄心事托琴中,独访孤台过断虹。 - 英雄心事:指胸怀壮志的人的心事(这里指诗人自己)。 - 琴中:在琴里寄托了诗人的心意。 - 孤台:一座孤独的山岗。 - 断虹:一道美丽的彩虹。 2. 满地夕阳号朔雁,隔帘人影瘦西风。 - 号:呼喊声。 - 朔雁:北方来的大雁。 - 人影瘦:人的体态消瘦。 3. 秋花晚节多迟暮,古调今弹有异同。 -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感题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民族命运的感慨。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及其含义注释: 1. 茫茫八百年间事,起陆龙蛇日泯棼: - “茫茫”意为广阔无边,“八百年”指漫长的历史时期。“起陆”指的是开始行动或崛起,“龙蛇”比喻有才能的人。“泯棼”意味着混乱、混沌。整句的意思是在漫长的历史中,有才能的人物逐渐崛起,打破了之前的混乱局面。 2. 岁月忍编黄帝历
春回园树爱纷华,愁见封条满雪沙。 莫问桃梨去年事,尊前清泪湿梅花。 注释:春天回来了,园中的树木喜欢纷繁的花朵,看到封条上的积雪,不禁让我感到忧愁。不要问我去年桃花梨的事,因为我现在正坐在酒桌上,眼泪已经湿润了梅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回到家乡时的情感体验。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郁。通过对比春天的生机与自己的心情
失题(1932年) 天外黄云转黑沙,传闻塞漠起龙蛇。 折杨宕柳无边地,不独春城有落花。 注释: 失题(1932年):诗作未标明题目,故称“失题”,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诗体。 天外:天空之上,即天上。 黄云:指天空的云,也泛指天空。 转:忽然间。 黑沙:黑色的沙土,形容天色昏暗。 传闻:听说。 塞漠:边塞荒漠之地,这里指荒凉、偏远的地方。 起:出现、形成。 龙蛇:传说中蛟龙和长蛇
【注释】 丁香花下:戴石连冈几树花。园丁:这里泛指园艺家。酽泼青岩:即浓绿的青岩茶。剪剪芽:即采嫩芽。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于1934年。作者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茶、丁香花和园丁三个对象。诗的开头两句“戴石连冈几树花,年年来此啜春茶”,描绘出丁香花盛开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丁香花的美景,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接着诗人写到“园丁换尽无人识,酽泼青岩剪剪芽”。这句诗描绘了园丁忙碌的场景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最后根据要求作答。“点缀溪山着此翁”的意思是:点缀溪山的这位老翁啊。“点缀”二字,写出了诗人对胡夔文山水画册的赞赏之情。“扶筇尽日倚高松”,意思是拄着筇杖,整天倚靠着高大挺拔的松树。“筇杖”是竹制的手杖
【注释】 蹑:行走。逶迤:曲折延伸的样子。培塿:一种草,根可作药。松柏:泛指草木。一身来去:一前一后,形容时间之长久。 【赏析】 《题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游览戴鹰阿山时所见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首联“蹑天高路自逶迤,吹尽残梅雪满枝”,写诗人登山时山路曲折、逶迤伸展的景象。“蹑”字写出了诗人攀登的艰难,表现了他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颔联“下有培塿上松柏
菱芡葭荷着意生,陂塘风物爱湖城。 扁舟南去应回首,槐柳深深旧帝京。 注释:菱、芡、葭、荷这些水生植物生机盎然,充满生命力。陂塘中的风物让人留恋湖城的美景。我乘船向南行去,心中应该会想起曾经的京城槐柳深深。 赏析:此诗为胡夔文题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之九。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