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谷涓涓泉,浮花稍南注。
洼池著略彴,几树炫芳雾。
临流绯影合,镜榭绿意度。
于焉敞神界,化乐得安步。
相随稚颜融,寒尽出秀句。
候虫乍闻声,蝉鸣未容赋。
少俟黄鹂音,乘时作韶濩。
【解析】
1.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分析,注意要结合注释和诗中关键词句来分析。
(1)“挈”:携带。“子孝陵卫看花”:到孝陵卫去看鲜花。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
(2)“二道沟”:地名,在南京紫金山南麓。
(3)“彴”(chí):桥梁。
(4)“神界”:仙境。
(5)“化乐”:音乐。
(6)“候虫”:指蝉。
(7)“韶濩”:古乐曲名。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情感的理解与掌握,注意要结合诗句内容及注释来分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孝陵卫指挥使期间,诗人游览孝陵卫时看到美丽的景色,感到心旷神怡,于是乘兴作诗。全诗通过对美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考生明确此题的考点范围是赏析古代诗歌的风格特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艺术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即可。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加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1)这首诗描写景物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情趣,语言清新明快,格调高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答案】
【译文】
清明时节,我带着孩子来到孝陵卫去观赏鲜花,一起到达二道沟。
灵谷寺泉水潺潺,水花轻轻洒向南方。
洼池边筑有一座小桥,几棵柳树点缀在芳雾之中。
我坐在流水边的石台上,欣赏着水中的美丽倩影。
在绿意盎然的亭子里散步,心情舒畅愉悦。
孩子们天真活泼的面庞,让我想起了童年时光。
寒气渐渐消退,人们开始吟诵优美的诗篇。
偶尔可以听到候虫的叫声,蝉鸣声还未来得及咏叹。
黄鹂的叫声就会响起,让我们乘着美好的时光高歌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