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忧伤人,亲故若堕发。
去秋林罗凋,今秋周陈殁。
敷庵昨见过,癯若见鹤骨。
为言瘿公丧,期年叹瞥忽。
病床惊秋深,可念此八月。
心伤支离人,拜祭礼并缺。
吾侪宁幽兰,滫尽香自歇。
问君皈黄面,讵脱生死窟。
【注释】
- 病起:因病而起。书怀:书信中抒发情怀。真长、拔可:作者的朋友。兼寄:同时寄给。石遗师、舜卿:作者的朋友,名字不详。福州:地名。以霜发秋蓬乱为均:用“霜发秋蓬”比喻自己头发花白,像秋天的草一样凌乱,形容自己年纪大了。
- 中年忧伤人,亲故若堕发。去秋林罗凋,今秋周陈殁:诗人感叹自己的年纪渐大,亲人和朋友也都老了,就像秋天的树叶一样凋落。去秋:上一年秋天。周陈:指朋友的名字。期年叹瞥忽:一转眼就过去了一年的时间。期年:一年;瞥忽:忽然之间。
- 敷庵昨见过,癯若见鹤骨:作者在一次见面时,看到了朋友消瘦的样子,就像看到鹤一样的骨架一样。敷庵:友人姓名。昨来:昨天。臞(qú):同“癯”,瘦弱的意思。鹤骨:像鹤一样的骨架。
- 为言瘿(yěng)公丧,期年叹瞥忽:朋友说他的老师去世了,我感慨地叹息时间过得太快了,就像一瞬间的事情一样。瘿(yè)公:指友人的老师,名字不详。
- 病床惊秋深,可念此八月:躺在床上的时候,突然感到秋天的来临,让人不禁想起过去的八个月。病床:躺在床上。
- 心伤支离人,拜祭礼并缺:我因为心里受伤而变得支离破碎,所以无法亲自祭祀他,只能写信表达我的哀思。
- 吾侪宁幽兰,滫尽香自歇:我们宁愿像兰花一样静静地度过余生,不张扬不炫耀,即使没有香气也会自然地消失。吾侪:我们。宁:宁愿。
- 问君皈黄面,讵(jù)脱生死窟:我想问你皈依佛门后,是否能够超脱生死的困扰?皈依:皈依佛教,成为佛教徒。黄面:黄色的面孔,这里指佛教。讵:难道。脱:超越,摆脱。生死窟:生死的境界。
【赏析】
此诗是诗人写给其好友的一封书信,信中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自己年龄增长和亲友衰老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满了对生命无常的深深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的首联“病起书怀呈真长拔可敷庵兼寄石遗师舜卿表兄福州以霜发秋蓬乱为均”描绘了诗人生病后心情沮丧的状态,以及与友人相见的情景。诗人以“霜发秋蓬”比喻自己头发花白,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年老体衰。接着,诗人又描述了自己与友人相见时的情形,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如同枯树逢春一般。
诗人转而抒发了自己对逝去的友人的哀悼之情。“中年忧伤人,亲故若堕发”,诗人感叹自己正处于人生的中年阶段,却不得不面对亲人和朋友的离去,这种巨大的悲痛如同秋天落叶一般沉重。
诗人转向了对友人去世的哀悼。“去秋林罗凋,今秋周陈殁”,诗人回忆了过去几年的秋天,那时的林间树叶凋零,而现在的秋天则意味着友人的离世。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再次表达了他对逝去的友人的哀悼之情。“敷庵昨见过,癯若见鹤骨”,诗人回忆起与友人相见的情景,那时的友人虽然瘦弱,但依然精神矍铄。然而,现在的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诗人对此深感痛惜。
诗人继续表达了他对逝去的友人的哀悼之情。“为言瘿公丧,期年叹瞥忽”,诗人向友人诉说了他的悲痛之情,他感叹时间的流逝,仿佛一瞬之间就失去了这位挚友。
诗人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病床惊秋深,可念此八月”,诗人躺在床上,感受着秋天的萧瑟,不禁想起了逝去的友人,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而“心伤支离人,拜祭礼并缺”,则是诗人对自身情感状态的总结。他因为内心的伤痛而变得支离破碎,无法亲自祭祀逝去的友人,只能通过写信来表达自己的哀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相见的情景、对逝去的友人的哀悼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念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满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