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工忽健走,追以飙车驰。
道旁千丝杨,遗我惟新诗。
妙绿接云脚,回风皆倒吹。
翻翻苇与荷,泫弱难自持。
沮洳当我前,丛灌偃我湄。
莫惊行路难,均与造物嬉。
相彼出山泉,畴能葆令姿。

【注释】

雨工:《诗经·小雅·甫田》:“以薪伐檀,永观其阿。”毛传:“雨师名曰雨工。雨师,雷也。言雨工忽健走。”

飙车: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形如虎而色赤,能喷水成雾,声若雷霆。

道旁:路旁。

妙绿:指荷花的茎干。接云脚:像云朵一样高耸的样子。这里形容荷叶的尖端好像要触及云霄。

回风:旋风。倒吹:反向地吹动。

翻翻:轻摇摇曳的样子。苇与荷:指芦苇和荷花。

泫弱:眼泪欲滴的样子。

沮洳(jū ruì):泥泞不通行的地方。当我前:来到我前面。

丛灌:丛生的灌木丛。偃:低垂、倒下。湄(méi):水边。

莫惊行路难:别担心行走艰难。均与造物嬉:与大自然一起游戏。

相彼出山泉:那些从山上流出的清泉水。畴能葆令姿:谁能保持它的美丽姿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秋在西山游赏时的即兴之作。此诗以“西山”为背景,写诗人在雨中游览西山时所见的景色。全诗五首,这是第二首,写的是诗人在雨后登山途中,看到沿途景物的感受和联想,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雨工忽健走,追以飙车驰”,这两句是说,雨工忽然健步如飞,追逐着那迅疾的飙车向前奔驰。这里的“走”和“驰”,都是动词,用来形容雨工和飙车的快速移动,形象生动。

“道旁千丝杨,遗我惟新诗”,这两句是说,道路两旁长满了千万条杨树,给我留下了一首清新脱俗的新诗。这两句中的“道旁千丝杨”指的是道路两旁的杨柳,诗人通过观察和联想,发现这些杨柳仿佛是给他送来了新的诗作。这种联想非常自然,因为杨柳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生命的活力,而“惟新诗”则表示这首诗充满了新鲜的思想和感情。

“妙绿接云脚,回风皆倒吹”,这两句是说,美丽的荷花茎干好像接在天上一样高耸,旋风都反过来吹向天空。这里的“妙绿”是指荷叶的颜色,而“回风皆倒吹”则是形容旋风的旋转方向发生了变化,从原本的方向转向了相反的方向。这两句通过对荷花和旋风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翻翻苇与荷,泫弱难自持”,这两句是说,轻轻摇曳的芦苇和荷花,似乎都在哭泣着,让人感到它们很软弱难以承受。这里的“翻翻”和“泫弱”都是形容词,分别形容芦苇和荷花在水中轻轻摇曳的样子,以及它们的泪水流淌的样子。这两句通过对芦苇和荷花的描写,传达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关爱和怜悯之情。

“沮洳当我前,丛灌偃我湄”,这两句是说,泥泞的道路阻挡了我前进的脚步,但周围的灌木丛却低垂下来遮挡了我前行的道路。这里的“沮洳”指的是泥泞的路,而“丛灌偃我湄”则是形容灌木丛低垂下来遮蔽住道路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泥泞的道路和灌木丛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莫惊行路难,均与造物嬉”,这两句是说,不要担心行走艰难,让我们一同享受与自然的嬉戏乐趣。这里的“行路难”指的是行走困难的状况,而“造物”则是指自然的力量或万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乐观态度,认为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勇敢地去欣赏和享受自然的美丽。

这首诗是以雨中登山为背景,通过描述沿途的风景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联想,传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