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宗不祭天荐瘥,浊世黮忽皈脩罗。
朅来文字更败坏,妙语寂寂留岩阿。
四山无风柏意静,逾涧忽起千坡陀。
就中袤广可百步,到眼毡笠伛摩挲。
断林绝壑遂一往,欢喜如得波罗伽。
字深以寸方两尺,取势骏发若挺戈。
上承乙瑛狎刁惠,鹤铭驹谷同臼科。
徂徕石经接尺咫,资证齐代容非讹。
尔时禅意始入腕,梁父有令能擘窠。
武平丧乱彼何世,无愁天子长傞傞。
弥罗用兵极惨澹,明月无计东临河。
写经忏劫念殊苦,磊落陡壁遭镌劘。
兹山昔为帝王宅,七十二君逶且迤。
丸金寸玉不可见,翻藉佛力常撝诃。
我来赤地值大祲,北里槁尽封禅禾。
枯泉燥石伤此峪,但有暗响藏微莎。
水痕蚀字剩九百,想见雨后生怒涡。
人间榜书罕能健,我欲挟席穷观摩。
惜哉天下兵又动,坐对高岸来悲歌。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石经的诗,通过对石经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人们的心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翻译与注释
- “秩宗不祭天荐瘥” - 皇帝不祭祀上天以示哀悼。
- “浊世黮忽皈脩罗” - 在浑浊的世界中突然归附于邪恶的势力。
- “朅来文字更败坏” - 突然之间文字变得糟糕了。
- “妙语寂寂留岩阿” - 美好的言辞静静地留在岩石之中。
- “四山无风柏意静” - 四周的山峰没有风声,但柏树依然平静。
- “逾涧忽起千坡陀” - 越过山谷时突然涌现出许多小山丘。
- “就中袤广可百步” - 其中大约一百步的范围内。
- “断林绝壑遂一往” - 一直延伸到断绝的森林和山谷。
- “欢喜如得波罗伽” - 喜悦得像得到了佛祖般的喜悦。
- “字深以寸方两尺,取势骏发若挺戈” - 文字刻得很深,有一寸见方,两尺见长,字体的力量像箭一样直刺而出。
- “上承乙瑛狎刁惠,鹤铭驹谷同臼科” - 上方承接着乙瑛、刁惠等人的作品,如同鹤铭、驹谷一般。
- “徂徕石经接尺咫” - 徂徕山上的石经与尺咫相近,即非常接近。
- “资证齐代容非讹” - 作为证据,它证实了齐朝(可能指的是北齐)时期的真实性并不错误。
- “尔时禅意始入腕” - 那时禅宗思想开始深入到人们的手腕。
- “梁父有令能擘窠” - 梁父有一位能工巧匠能够凿出洞穴。
- “武平丧乱彼何世” - 武平年间发生战乱,那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 “弥罗用兵极惨澹” - 弥罗国发动战争,非常悲惨。
- “明月无计东临河” - 明月也无法渡过河流去解决东边的问题。
- “写经忏劫念殊苦” - 抄写经文是为了忏悔过去的罪过,这种痛苦是特别的。
- “磊落陡壁遭镌摩” - 陡峭的崖壁上被雕刻,遭受着琢磨。
- “兹山昔为帝王宅” - 这个山曾是帝王的住所。
- “七十二君逶且迤” - 曾有许多位君王在这里经过并留下足迹。
- “丸金寸玉不可见” - 无法见到黄金和美玉。
- “翻藉佛力常撝诃” - 借助佛的力量经常谴责那些不好的行为。
- “我来赤地值大祲” - 我来到这片土地正值一场严重的灾难。
- “北里槁尽封禅禾” - 北方的土地干枯殆尽,只有封禅的谷物得以保存。
- “枯泉燥石伤此峪” - 枯涸的泉水和干燥的石头给这个山峪带来了伤害。
- “但有暗响藏微莎” - 只有隐隐的声响隐藏在沙土之中。
- “水痕蚀字剩九百” - 水中的痕迹侵蚀了字迹,只剩下九百个字。
- “想见雨后生怒涡” - 雨水过后水面形成漩涡。
- “人间榜书罕能健” - 人间很少能够看到完整健康的榜书。
- “我欲挟席穷观摩” - 我渴望坐在座位上仔细观看。
- “惜哉天下兵又动” - 可惜天下的战争又开始了。
- “坐对高岸来悲歌” - 面对险峻的山崖,不禁悲从中来,唱起了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石经的破坏和其背后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诗中不仅描绘了石经的破损状态,还通过各种象征手法,如山水、林木、人物等,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石经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