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思及未来,突兀千悲辛。
岂唯觉昨非,顷念倏已陈。
稍怜风日佳,忽复侵暮春。
泓水活馀绿,园花回旧颦。
独忧人世事,颓下无涯津。
信知艰虞会,翻见光景新。
万事随洪波,吾曹诚僇民。
【注释】
(1)“春日杂诗三首”:是沈约的组诗,共三首。
(2)“其二”:第二首。
(3)“思及未来”:思考未来的事情。
(4)“突兀千悲辛”:形容世事的纷扰使人痛苦万分。
(5)“岂唯觉昨非”:不仅觉察到过去的不是之处。
(6)“顷念倏已陈”:不久想到的事物已经过去。
(7)“风日佳”:指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8)“泓水活馀绿”:指春天的江水恢复了生机,使残留的绿叶重新发青。
(9)“园花回旧颦”:指春天的园子里百花盛开,使人想起去年凋敝时皱起的眉头。
(10)“独忧人世事”:只担忧人间世事的纷扰。
(11)“颓下无涯津”:颓落的局势没有止境。
(12)“信知艰虞会”:确信知道艰难的忧患将临。
(13)“翻见光景新”:反而看到新的希望和景象。
(14)“万事随洪波”,意即世间万事都像大河里的水流一样汹涌澎湃。
(15)“吾曹诚僇民”:我们确实是被时代所摧残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所作的一首杂诗,抒写的是人生衰老之悲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全诗可分为三层意思。前四句写诗人对人生沧桑之感。诗人以感慨的语气开头,说:“深思及未来,突兀千悲辛。”他既回顾过去,又展望未来,深感世事的变幻无常,令人悲苦不堪。这既是诗人对人生经验的概括,也是对世态炎凉的慨叹。接着,诗人又以感叹的语气写道:“岂唯觉昨非,顷念倏已陈。”这里诗人由“嗟来之食”联想到“昔余梦登天,今焉到人间”(《拟行路难》其六)的感慨,说明自己从幻想飞升到人间,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仍然难免一梦成空。这种感伤,既是对自身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感受。
后八句写诗人对世事的忧虑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首先描写了春天的景色,然后转入议论,说:“稍怜风日佳,忽复侵暮春。”在这美丽的春光中,诗人却感到时光易逝,美好的春光很快就会消逝。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短暂的哀叹。接着,诗人又用比喻手法写道:“泓水活余绿,园花回旧颦。”意思是说,虽然春风拂煦、阳光和煦,但江上的流水仍然清澈,而园子里的花朵也恢复了往日的色彩。诗人以春天的景象比喻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表现了他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无可奈何和心灰意冷的情绪。
诗人又以感慨的语气写道:“独忧人世事,颓下无涯津。”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世道人心的忧虑,认为人们总是在追求功名利禄,而不知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他还说:“信知艰虞会,翻见光景新。”意思是说,既然预见到人生的艰辛困苦将要来临,那么应该珍惜眼前的时光,努力创造新的生活。这两句既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也是对当前处境的安慰。
这首杂诗通过诗人对人生沧桑之感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现实的深切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