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落尽识秋深,天放秋晴一晌阴。
薜荔半墙些子竹,闭关埋照对沉吟。
【注释】
①识,同“知”。 ②闭关:隐居。 ③沉吟:低吟长叹;沉思默想;默不作声地叹息。
【赏析】
立秋日是一年中的秋季开始。诗题为《立秋作》,应是诗人对这一季节的感怀之作。首句写立秋时槐花已凋落,秋天已经到来;二句写天放晴之后,阴霾一时消散,但随即又出现短暂的阴天。三、四句写薜荔(一种藤生小灌木)攀缘在院墙之上,半掩竹丛,诗人闭户而坐,沉浸在对人生命运的沉思之中。此诗以简洁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索。
槐花落尽识秋深,天放秋晴一晌阴。
薜荔半墙些子竹,闭关埋照对沉吟。
【注释】
①识,同“知”。 ②闭关:隐居。 ③沉吟:低吟长叹;沉思默想;默不作声地叹息。
【赏析】
立秋日是一年中的秋季开始。诗题为《立秋作》,应是诗人对这一季节的感怀之作。首句写立秋时槐花已凋落,秋天已经到来;二句写天放晴之后,阴霾一时消散,但随即又出现短暂的阴天。三、四句写薜荔(一种藤生小灌木)攀缘在院墙之上,半掩竹丛,诗人闭户而坐,沉浸在对人生命运的沉思之中。此诗以简洁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索。
诗句 1. 小立能生忆:站立时,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2. 思君鬓影孤:想念你的身影显得孤单。 3. 霜钟催叶瘦:随着霜冷的钟声,叶子逐渐变薄。 4. 病骨入秋苏:秋天到来时,我的身体虚弱得仿佛要苏醒过来。 5. 身在心终热:虽然身处异地,但内心始终充满对你的思念和热情。 6. 时艰学愈愚:在艰难的时代中,我更加感到知识的宝贵,不再像以前那样愚蠢。 7. 儒冠殊懵懂:戴上儒者的帽子
花朝后一日小秀野草堂雅集赋呈石遗夫子 群植敛春阴,檐牙夜气沈。 花晨馀小雨,酒病杂疏吟。 刻烛成何促,扶轮愧未任。 诗盟宁敢后,雅意想遥岑。 诗句注释: 1. 花朝后一日小秀野草堂雅集赋呈石遗夫子:在花朝后的一天,在小秀的草堂举行了雅集活动,并赋诗呈献给石遗夫子。 2. 群植敛春阴,檐牙夜气沈:周围的树木聚集在一起,吸收着春天的阴凉,屋檐下挂着的灯笼映照着夜色深沉。 3. 花晨馀小雨,酒病杂疏吟
【注释】 窈霭:形容山深林密,景色幽暗。沉前水:指水流深远,不见其底。荒凉:荒凉冷落。碑斜:指石碑倾斜。栖隐寺:指寺院隐逸山林之中。屏簇:指屏障簇拥。妙高峰:指山峰高峻挺拔,风景优美。霜色归残杮:指枫叶经霜后变红,颜色暗淡。风声入旧松:指风吹松涛,声音悠远。青鞋:指穿着青色布鞋。谷鸟:指山谷中的鸟类。许相从:允许我跟随。 【赏析】 此为五律诗。首联写戒坛道中景物之清幽、静寂、空灵
诗句释义 1. 一暝当残夜:意思是黄昏时分,天边最后一抹夕阳已经隐去。 2. 嗟君得所归:感叹你找到了归宿,得到了安息。 3. 厄才天亦褊:意味着你的才华与命运都很奇特,上天也偏爱你。 4. 避地愿终违:表达了虽然避开了战乱之地,但你的愿望却始终未能实现。 5. 旧幌深深话:回忆曾经一起度过的时光,那些深深的谈话。 6. 长廊恻恻晖:形容长廊里光影斑驳,给人以凄美的感觉。 7.
注释: 1. 病中众异枉存手录近诗持去明日谢以一律:在病中,你们这些与众不同的诗人却保存着我的手录和近期写的诗。拿着这些诗,我明天会写一首诗给你们看。 2. 好我梁夫子:我很喜欢你,梁先生。 3. 能来写小诗:你来给我写一首小诗。 4. 安心翻赖此:因为心里踏实,所以依靠这些诗。 5. 破梦偶为之:偶尔作梦时也会做这些事情。 6. 霜气朝妨枕:早上的时候,霜气会影响我的枕头。 7. 风声夜卷帷
逐逐终何益,栖栖重自哀。 得闲亲水石,遣病祓风埃。 躤柳眠能起,啼鸦去复回。 谁知人意恶,过阙有轻雷。 注释: 逐逐终何益,栖栖重自哀。 逐逐:奔波忙碌。栖栖:忙碌不停。 得闲:闲暇时。亲水石:靠近水面的石头。 遣病:消除病痛。祓:古代的一种除灾祈福的仪式。 躤(zhú)柳:在柳树下休息。眠:睡觉。 啼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人意恶:人们的心情不佳、怨恨。 过阙:经过皇宫的大门。轻雷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 1. 第一句:“归旆黔山黯” - 解释:诗人乘坐的车马回到贵州的山区时,景色让人感到黯然。这里的“黔山”,指的是贵州省境内的山脉。“黯”,意味着阴暗、忧郁。 2. 第二句:“临江庾宅开” - 解释:诗人抵达目的地,看到了江边的庾家宅院,显得十分开阔。“庾宅”,可能是指庾信的故居。“开”,表示宽敞、明朗。 3. 第三句:“钞诗仍细字” - 解释:在整理诗稿时
【注释】 1.挽刘蘧六:这是一首送别诗。六,指刘蘧的排行,是“六人”。 广雅流风远,馀晖得此贤。 广雅,指汉末的乐府,《广雅》是其代表作品。流风远,即指乐府的遗韵流传很远。余晖,这里指日落时分,太阳偏西时发出的微红的光辉。 2.清狂仍自放,莹澈计无全。 清狂,指诗人的个性和为人。仍,仍旧、仍然的意思。自放,自我放纵。莹澈,清澈透明。计无全,计划没有完全成功的。 3.已叹文园渴,终同奉倩年。 文园
【解析】 1.“亭午”的意思是正午,中午;“二”是数词,两。“独步”的意思是独自走路,表示独自一人。 2.第一句的译文为:强忍忧愤来公园中散步。 第三句的译文为:柏树茂盛吸收了中午的阳气,绿草如茵又转出春天的感情。 第五句的译文为:光阴的确不能预支,生活本来就很轻贱。 第八句的译文为:如今使用桔槔,回头一看,冬天的天气已放晴了。 【答案】 示例:强忍忧愤来公园中散步(强忍忧愤
注释: 秋雨静如丝,秋花淡敛眉。 偷闲求薄酲,疏病负清诗。 子亦栖栖客,能无悒悒悲。 凭阑天易醉,况是夕阳时。 翻译: 秋天的雨像丝绸一样细腻,秋天的花朵淡淡的遮住了眉毛。 我偷偷地找些闲暇时间,喝上几口薄酒,以解我的愁绪。 我的身体有病,不能像诗人那样写出清新的诗句。 你也是像我这样匆匆的过客,怎么能没有抑郁悲伤呢? 我倚靠在栏杆上,很容易就喝醉了,更何况是在夕阳时分。 赏析:
【注释】 ①鸣蝉:指蝉的叫声。②那许:怎么可以,怎能呢。③可怜:可叹,值得怜悯。④着力:用力。⑤占高枝: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高位。⑥道人:僧人,道士。⑦格:下棋。⑧袖手:两手空空,无所作为。⑨看:观看。⑩格五棋:即围棋。 【赏析】 《立秋后作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这首诗写在立秋时节,作者听到蝉声,想到自己像树上的蝉那样努力地争取高处以显示自己的存在,然而,道人却不懂得欣赏它的鸣叫
【注释】 奔车:指急驰的车。《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晋侯之丧,未葬,平公不赴。师旷曰:‘君必近忧。’介之推曰:‘远诸!”《左传》作“近忧”。 尼父(即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拊:以手拍。 残句:残缺不全的句子。 招魂:召请死者灵魂归来,使魂魄复生。 【赏析】 此诗为挽友人之作。诗人在友人灵前,悲悼其不幸,感伤其早逝,追忆其生前,怀念其人
【注释】 丱:幼年,年少;瀁月池头路:指少年时期在池边小路行走;影事:影子之事,喻往事;今日分携:今天分别离别;真隔世:真是隔了许多时间;苦从遗札:苦苦地从他的信札中寻找;证心期:证明我对你的心。 【赏析】 《挽亮奇》其一和这首诗都是悼念友人亮奇的。作者通过回忆过去与友人相处的情景,抒发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友人不幸的哀悼之情。 “丱年瀁月池头路”,回忆少年时在池边小路上漫步的情景。丱年指年少时期
【注释】青鸟:传信的使者,传说为西王母的信使。承华:承奉华盖。事早空:指青鸟的使命已经完成。鹊梁:鹊桥。星渚:银河。若为:如果,怎样。倒挽:倒挂。洒:泼。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天上七夕节的想象。七夕节,即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之期,也是诗人所向往的爱情生活的象征性反映。“青鸟承华事早空”,以神话中的青鸟传书来喻指牛郎织女的爱情,而“事早空”三字则暗示了牛郎织女爱情的悲剧结局
眼中何处认秋期,昨夜桃笙圣得知。 惭愧耐凉馀拙骨,巧楼无梦乞蛛丝。 注释:我哪里能认出秋天的来临?昨晚在桃笙下与神相遇了。 惭愧自己耐不住寒冷,身体瘦弱。我在高楼之上没有做梦,祈求蜘蛛编织丝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七夕节夜晚景象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七夕节夜晚的美丽景色和热闹气氛。 首句“眼中何处认秋期”,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出对季节变迁的困惑和疑惑。这里的“秋期”指的是秋天
缺月流云夜未央,街声巷柝迸微茫。 是身恐逐宵行误,却喜寒灯一线光。 注释: - 夜归:诗人在夜晚归来。 - 缺月流云:月亮不圆,天空飘着云彩。 - 夜未央:夜晚还没有结束。 - 街声巷柝:街上传来的敲打声。 - 迸微茫: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模糊不清。 - 是身恐逐宵行误:担心在夜晚行走会迷路。 - 却喜寒灯一线光:却感到有一盏寒冷的灯光在指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回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