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觉禅阶夜气深,各移短榻避苔阴。
老槐先遂藏山愿,寒月应怜出世心。
行客伊蒲歆晚供,虚堂梵呗杂悽音。
人生缺憾真常事,楼外泉声竟夕沈。

斗母宫夜坐同杰士舜卿渐觉禅阶夜气深,各移短榻避苔阴。

老槐先遂藏山愿,寒月应怜出世心。

行客伊蒲歆晚供,虚堂梵呗杂悽音。

人生缺憾真常事,楼外泉声竟夕沈。

注释:

斗母宫: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位于四川眉山东麓的金粟山上,是道教名山之一。

渐觉禅阶夜气深:渐渐感到禅堂中夜晚的气息深沉了。

各移短榻避苔阴:各自移动短床躲避苔藓的阴影。

老槐先遂藏山愿:古老的槐树最先满足了山中的心愿。

寒月应怜出世心:寒冷的月亮应该同情出世之心(即超脱世俗,追求真理)。

行客伊蒲歆晚供:旅行者在伊蒲这个地方享受傍晚时分的供养。

虚堂梵呗杂悽音:空阔的殿堂里,梵呗和凄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人生缺憾真常事:人生中的缺憾其实是常态。

楼外泉声竟夕沈:楼下的泉水声整晚都在回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斗母宫内夜坐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禅理和人生的理解。首先,他感受到了禅堂中夜晚的气息深沉,这象征着他的内心也在经历着深深的思考和反省。接着,他描述了自己在夜晚中如何移动短床躲避苔藓的阴影,这是对禅宗“坐卧禅”的一种体现。然后,他想到了古老的槐树,它满足了山中的愿望,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接下来,他提到了寒冷的月亮,它应该同情出世之心,这是对佛教中“出世离欲”的一种理解。最后,他观察到旅行者在伊蒲这个地方享受傍晚时分的供养,而空阔的殿堂里梵呗和凄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这是对佛寺生活的真实写照。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禅理和人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