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疾漳滨卧,江山忽变秋。
风流非赤壁,人物自黄楼。
谁酹千年月,来浮一苇舟。
眼前温画稿,应是李营邱。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释戡约泛舟大通河余以病不预释戡仍索诗甚急越旬又病以杜诗自遣因用集中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韵报之 其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时,释戡与我约定泛舟于大通河。我因病未能参与,释戡仍然急切地索求诗歌。过了十天,我又病了,于是用杜甫的诗来自我安慰。因此我用集子里关于秋日的诗来为郑监的湖上亭题词,共三首韵,以此回报他。
注释:
壬戌:指年份。
秋:指季节。
既望:已过的意思。
约:约定。
泛舟:划船。
余以病:我因为生病。
不:没有。
预:参加。
仍索诗:仍然索求诗歌。
甚急:非常急切。
逾旬:过了十天。
温画稿:温习画稿,这里指作诗。
翻译:
在壬戌年的一个秋天,七月的第一天,我们约定一起泛舟在大通河上。但我因病不能参加,释戡仍然迫切地索求诗歌。过了十天后,我又病了,于是用杜甫的诗来自我安慰。所以我用集子里关于秋日的诗来为郑监的湖上亭题词,共三首韵,以此回报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释戡的一段友谊和交往的回忆。诗人在生病期间,未能参加释戡的泛舟活动,而释戡仍然迫切地索求诗歌。诗人对此表示不满和遗憾,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坚韧和乐观。他用杜甫的诗来自我安慰,用集子里关于秋天的诗来为郑监的湖上亭题词,以此回报他。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