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鞭尊氏像,泣述《山陵志》。
可怜默默齐,犹复《不恤纬》。
【注释】
《山陵志》:指唐代诗人李贺的《苦哉秋悲歌》,其中“齐侯”指唐宪宗,“纬”指元稹。
【赏析】
这首七绝,是近世爱国志士为纪念宪宗皇帝所作的挽诗。宪宗在位十六年(806—820),其时诗人正当弱冠之年(二十岁左右)。宪宗死后,宦官、藩镇叛乱四起,国势日下,诗人深感忧愤,遂作此诗。
首句“怒鞭尊氏像”,用典,“尊”字暗指南朝梁武帝萧衍。《南史·梁本纪》:“帝(萧衍)尝梦乘船入长渚,遇神人相对坐,帝问神:何得至此?神曰:我是江神,但恨卿年少,未能相顾耳。”后梁开平三年(909),朱全忠灭唐建梁,故称南朝为“长渚”,“尊”字暗指南梁。“怒鞭”二字,表明对南朝君主的愤慨之情。“尊”字亦暗指南朝元稹。《旧唐书·文苑传》:“元稹每与白居易唱和,号为‘元白’。”这里以“尊氏”代元稹。
二句“泣述《山陵志》,”指《山陵使石君赞碑》。唐宪宗病重时,命翰林学士分司东都(今河南洛阳)和西京(今陕西西安)撰写《山陵使石君赞碑》,记述自己生前所行之事。《山陵使》即《山陵使颂》,歌颂宪宗功德。宪宗崩于会昌六年(846),而此诗作于光绪三年至七年(公元1873年前后),所以“泣述”二字,是写自己回忆往事时的心情。
三句“可怜默默齐,犹复《不恤纬》,《不恤纬》即《不学诗赋》。“齐”字,据考证,指北齐文宣帝高洋,因高洋曾封齐王。“默默齐”即默默无闻。“不学诗赋”指元稹,因为元稹曾作《不学诗赋题名记》,自比为“不学诗赋”的人。这两句诗意思是说:可悲啊!那些默默无闻的同僚,还念念不忘那篇《不学诗赋题名记》,怀念着那位“不学诗赋”的元宰相。“犹复”二字,表明元稹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
末句“可怜默默齐,犹复《不恤纬》!”语意双关,既指元稹,又暗含对宪宗的悼念。宪宗虽已去世,但宪宗时代的许多遗臣仍念念不忘宪宗,这正是诗人所希望看到的,所以他发出这样的感慨:“可怜默默齐,犹复《不恤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