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垂杨尽别家,平分水竹颇争差。
万花烂漫他年事,第一安排旋复花。
【注释】己亥杂诗 其十四:指作者在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间所作的一组七律诗,共四首。
【赏析】“墙外垂杨尽别家”,写春光已去,杨柳依依,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故乡。“平分水竹颇争差”:平分着的是水边竹林,它们彼此间还存在着差别。“争差”是说差别很大。“万花烂漫他年事,第一安排旋复花”:万花盛开的美景是他年时的事,现在还是先要安排好今年的花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墙外垂杨尽别家,平分水竹颇争差。
万花烂漫他年事,第一安排旋复花。
【注释】己亥杂诗 其十四:指作者在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间所作的一组七律诗,共四首。
【赏析】“墙外垂杨尽别家”,写春光已去,杨柳依依,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故乡。“平分水竹颇争差”:平分着的是水边竹林,它们彼此间还存在着差别。“争差”是说差别很大。“万花烂漫他年事,第一安排旋复花”:万花盛开的美景是他年时的事,现在还是先要安排好今年的花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今别离(其一)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译文】: 离别的肠子像圆盘一样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把握各选项的象征意义,再细读全诗,从诗歌的写作背景、重要词语、诗句等入手,逐句分析,最后结合全诗的主题思想作出具体分析。此诗为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年作,是新诗运动的先驱之一林纾的作品。林纾在这首诗中,对南洋诸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评论
【注释】 1. 珠崖:指今广东海南岛。 2. 奔:这里形容波浪汹涌,势如奔腾的马群,不可阻挡;也指波涛汹涌,形势险要。 3. 天到珠崖尽:天边到了珠崖(今广东省南端)的尽头。 4. 地犹中国海:土地还是中国的大海。 5. 人唤九边门:百姓们还称这地方为九边的门户。 6. 南北天难限:南方和北方的天地难以分割、无法限制。 7. 东西帝并尊:东方和西方都是帝王所重视的地方。 8. 万山排戟险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光绪十六至十七年(1890-1891)流放新疆时所作。首联点出地点,写诗人的所见所感;颔联写诗人的感受;颈联描绘了一幅大漠飞沙走石,雷声轰鸣,大雨滂沱,水势汹涌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赞叹之情;尾联抒发了作者畅想的豪情,表达了自己希望在异域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壮志。 【答案】 诗句释义:沙漠绵延千里,与龙堆比肩;飞沙盘绕天空而去,明驼载着清泉而来。 译文:流沙连绵千里
郁郁久居此,依依长傍人。 注释:这里用“郁郁”来形容诗人的心境,表达了他长时间居住在此地,感到心情压抑、郁闷。而“依依长傍人”则描绘了诗人依恋地长期陪伴着别人的情景。 梨花今夜雨,燕子隔年春。 注释:这句诗通过描绘梨花被雨水打湿、燕子在春天飞来飞去的景象,寓意着时间流转、人事变迁。 门掩官何冷,灯孤仆亦亲。 注释:这里用“门掩官何冷”来形容官员的冷漠无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注意抓住关键句来分析,例如“王屋沈沈者,群官剑佩磨”“巢幕红鹰集,街弹白鹭多”这两句写出了官场的腐败与黑暗。 【答案】 ①王屋:山名,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沈沈:深沉的样子。②开衙:官吏上朝办公。尊乌:指高官显贵。③检历籍娄罗:检查历法簿记,指查抄
【注释】: 本为南道主,翻拜小诸侯。 巧夺盟牛耳,横行看马头。 黑甜奴善睡,黄教佛能柔。 遂刬芒芒迹,难分禹画州。 新嘉坡杂诗十二首 其二(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年作) 本为南道主,翻拜小诸侯。 巧夺盟牛耳,横行看马头。 黑甜奴善睡,黄教佛能柔。 遂刬芒芒迹,难分禹画州。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清朝统治阶级的诗。诗中说,“本为南道主”,意即本来当南道的主人,却反过来成为小诸侯、小霸王;“巧夺盟牛耳”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舍影摇红豆 - 这里的“舍影”可能象征着某种物体的影子,摇动它就像摇晃了一颗红豆。这可能意味着某种活动或场景在晃动或移动,使得红豆也仿佛被摇晃。整句诗可能在描述一种动态的景象,红豆随着某个动作而摇曳。 2. 墙阴覆绿蕉 - “墙阴”指的是墙的影子,或者是指墙本身。“绿蕉”是绿色的香蕉,这里可能是指墙荫下覆盖着绿色的香蕉叶,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的海上贸易场景,展现了新嘉坡(新加坡)繁荣的商贸景象。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一、会饮黄龙去,驮经白马来 - 注释:“会饮”指的是商船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或交流的场景,而“黄龙”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活动或仪式。 - “驮经白马”,这里的“驮经”可能指的是携带经书或货物的船只,而“白马”则象征着和平与友谊。 - 赏析:此句表达了一种商业繁荣和文化交流的氛围
【诗句释义】 1. 纣绝阴天所:指纣王的宫殿,也比喻罪恶的场所。 2. 黎鞭善眩人:黎鞭,古代一种刑罚,用皮带套住犯人的脖子,强迫他行走,以使犯人失明。这里指纣王的刑罚使人眼花。 3. 偶题木居士:指被囚禁在木笼中的囚犯。 4. 便拜竹王神:指迷信的人以为竹子有神灵,祭祀时向竹王祈祷。 5. 飞蛊民头落:飞蛊,即投毒。这里指有人投毒害人。 6. 迎猫鬼眼瞋:指迷信的人相信猫的眼睛能看清鬼神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共三百一十五首。其中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作的“其十五”如下: 1. 诗句释义: 无端苞拆复挼莎,误尽人非郭橐驼。 甫见萌芽生意尽,对花负负奈花何! 2. 译文: 无需多言,我亲手将花朵从枝头摘下,却因手法不当而使它们枯萎。 刚刚看到新芽生长旺盛,却又因种种原因而让它凋零,面对这样的困境,我真是无力回天啊! 3. 赏析: 这首诗以“无端苞拆复挼莎
注释: 忍向当门再种兰,露翻风打莫重看。 思量空谷安身好,犹恐他时画地难。 译文: 我怎能忍受在门前再次种兰花,风吹雨打不要去看。 想想空谷中找个地方安身好,恐怕他日要画地为牢困难。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十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诗人以兰花的生长环境来比喻自己的心境和遭遇,通过对比空谷中的安全与当门种花的危险
秋淫天漏雨萧萧,展叶抽条各自骄。 同作绿阴同蔽日,如何修竹肯弹蕉。 注释:秋日的天气像漏雨一样淅淅沥沥,树叶伸展开来,各自展现出自己的美丽。我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绿色的阴凉,遮蔽了炎炎烈日。但是,为什么那些高洁的竹子却不肯弹奏蕉叶?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抒发了自己身处官场的无奈和对清廉节操的追求。诗人以秋天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注释】 己亥:作者的号。杂诗:即七绝诗,一种体裁。其十一、十二、十三首为《己亥杂诗》,共十四首。曲阑:栏杆弯曲。十步:一里路。九徘徊:指徘徊了九次。三面轩窗:四周的窗户。四扇开:四面都是打开的。夸道:自夸。华严:佛教宗派之一,以宣扬大乘教理为主。弹指现:佛家语,比喻极其短促的时间,这里指弹指间,即一瞬间。着:落脚处。 【赏析】 “曲阑十步九徘徊”是说诗人走过曲阑时,徘徊不前,久久不愿离去
【注释】匝地铺:用黄金铺地。十笏: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一笏为10寸见方。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因《益都图》被指责而感叹自己“区区”之私与国家大义的矛盾和矛盾的冲突。 首句写诗人用金箔铺就地面,以显示其富足,但这种奢侈却遭到邻居的非议。颔联写邻居之所以指责诗人,是因为诗人在铺地时过于奢侈,浪费了钱财。颈联进一步说明,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应当谨慎处理,更何况是关乎国家大事的《益都图》呢
【注释】 ①己亥:清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899—1899)间的地支纪年。②杂诗:诗体名,内容不拘一格。③高士:指隐居山中不问世事的隐士。云懒:形容悠闲自得的样子。偶看花:偶尔赏花。 【赏析】 《己亥杂诗》共有315首,是晚清著名诗人龚自珍的作品。此诗为其中第十一首,作于戊戌变法失败后,作者辞官归里之时。“天下英雄”三句,写自己退居山野,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无心却”四句,写自己种菜、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