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书午倦睡醒时,走听盲翁负鼓词。
漫说是非身后误,上场人事类儿嬉。
【注释】
“己亥”: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掉皇后隆裕,立载沣为监国摄政王。“杂诗”:是诗人自编的诗歌集。“抛书”:指放下书本。“午倦”:中午时分疲倦欲睡。“走听”:边走边听。“盲翁”:《汉书·艺文志》记载有《盲师》一书,但不见其内容。这里泛指盲人。“鼓词”:盲人用打击乐器伴奏的民间说唱艺术。“漫说”:随意说。“是非”:指对与错,好坏、正确与否。“身后”:生前。“上场”:比喻进入社会或官场。“儿嬉”:玩耍,嬉戏。
【赏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得失的深刻认识和对世事沧桑变迁的深沉感慨。
首句“抛书午倦睡醒时,走听盲翁负鼓词”,写诗人中午读书困倦,便丢下书本睡觉,醒来后听见街上盲人打鼓演唱,便走过去听。诗人在午睡后醒来,闲情逸致,于是走到街上去听盲人的演奏。这一句中,“抛书”是动作,表明了诗人读书的疲倦;“午倦”是时间,表示了诗人午睡后的清醒;“走听”是动作,表示了诗人走动听曲;“盲翁”是人物,表示了盲人。“负鼓词”是盲人用鼓伴奏演唱的民间说唱艺术。“走听”是行走中聆听,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之态,也表现了诗人对盲人的敬重。
第二句“漫说是非身后误,上场人事类儿戏”,意思是说:随意地评论是非好坏,其实都是错的,因为这些都是身外之事,就像小孩子玩的游戏一样不值一提。这一句中,“是非”是名词,代指世间的一切言论;“身后”是动词的补语,指死后;“误”是形容词,表示错误;“儿戏”是名词,指儿童游戏;“上场”是动词的宾语,指登上舞台,比喻进入社会或官场。
这首诗通过诗人在午睡后听到盲人打鼓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得失的深刻认识和对世事沧桑变迁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