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开积阴,三五挈游袂。
病馀散腰脚,讨春得春意。
远松车盖形,径造松下寺。
寺古无丹青,地僻鲜车骑。
枣花锡唐名,田盘印初记。
留咏多前贤,展卷墨香醉。
颇怪竹垞翁,旧闻阙编次。
老僧喜客过,高谈足清思。
陵郎既该览,德公亦强识。
千花翻大乘,五家阐精义。
独于南顿宗,别树一旗帜。
孰云成象龙,而必离文字。
夕阳转空廊,竹柏影满地。
欲别淹胜赏,弥留愧尘累。
送客斋磬凉,泠然出空翠。
春云开积阴,三五挈游袂。
病馀散腰脚,讨春得春意。
远松车盖形,径造松下寺。
寺古无丹青,地僻鲜车骑。
枣花锡唐名,田盘印初记。
留咏多前贤,展卷墨香醉。
颇怪竹垞翁,旧闻阙编次。
老僧喜客过,高谈足清思。
陵郎既该览,德公亦强识。
千花翻大乘,五家阐精义。
独于南顿宗,别树一旗帜。
孰云成象龙,而必离文字。
夕阳转空廊,竹柏影满地。
欲别淹胜赏,弥留愧尘累。
送客斋磬凉,泠然出空翠。
诗句释义及译文:
- 春云开积阴 - 春天的云雾消散了长久积累的阴霾。
- 三五挈游袂 - 三五位朋友携带着游兴。
- 病馀散腰脚 - 身体虽然疲惫但仍有游山玩水的心情。
- 讨春得春意 - 追寻春天的美景,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 远松车盖形 - 远处的松树林如同马车的车盖形状。
- 径造松下寺 - 径直走进山下的寺庙。
- 寺古无丹青 - 寺庙古老,没有画过什么装饰品。
- 地僻鲜车骑 - 因为地方偏僻,很少能看到车马往来。
- 枣花锡唐名 - 枣树下种植着枣树,与唐代的名士有关。
- 田盘印初记 - 田地周围刻有印章,可能是早期的标记。
- 留咏多前贤 - 留下了许多赞美前人的作品。
- 展卷墨香醉 - 打开书卷沉浸在墨香中。
- 颇怪竹垞翁 - 对竹垞(朱彝尊)有些惊讶。
- 旧闻阙编次 - 过去听闻的事情缺乏记录。
- 老僧喜客过 - 老和尚很高兴有人来访。
- 高谈足清思 - 高谈阔论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 陵郎既该览 - 陵墓中的公子应该有所见识。
- 德公亦强识 - 德公也有很强的记忆能力。
- 千花翻大乘 - 无数的花朵如同佛教的大乘经文一样。
- 五家阐精义 - 各家各派深入探讨佛教的核心教义。
- 独于南顿宗 - 唯一与众不同的是南顿宗。
- 别树一旗帜 - 树立了自己的旗帜。
- 孰云成象龙 - 谁说龙能变成象?
- 而必离文字 - 这必须脱离文字才能完全理解。
- 夕阳转空廊 - 夕阳透过空廊照进来,映在墙上。
- 竹柏影满地 - 竹子和柏树的影子铺满了地面。
- 欲别淹胜赏 - 想要分别欣赏这里的风景。
- 弥留愧尘累 - 我因留恋这里的美景而感到惭愧自己世俗的烦恼。
- 送客斋磬凉 - 送走客人时,斋堂里传来了磬声带来一阵凉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景物的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远松车盖形”形容松树林的形状像马车的车盖,“竹柏影满地”则形容竹子和柏树的影子遍布地面。此外,诗中还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繁华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