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易心瘁,况兹摇落辰。
我行深林中,败叶如随人。
前峰忽中断,平野连城闉。
人气此焉聚,上结蒙蒙尘。
谁知我曹乐,迥与太古邻。
日华转壑底,霜气清崖垠。
更爱佳石净,皱瘦无轮囷。
每坐不忍移,抚之辄生温。
遥山万千叠,何处平吾身。
【注释】
偕:同,一起。邵元直:名不详,可能是作者友人。毛保之:名不详,也可能是作者友人。虞山:在江苏省常熟市。破山寺:在虞山南麓。天龙庵:在破山寺东边。寻桃源洞:在常熟市西南郊的虞山上。“天龙”是山名。此句言诗人与友人一同到虞山游览。遂达:于是到达。
登高易心瘁,况兹摇落辰。
登高山而心情忧郁,更何况秋风吹过万物凋零的季节呢!
我行深林中,败叶如随人。
我行走在深深的树林里,落叶随风飘荡,好像随着人一样。
前峰忽中断,平野连城闉。
前面山峰忽然中断,平坦的原野连接着城市的城墙。
人气此焉聚,上结蒙蒙尘。
这里的人烟多么稠密,上面聚集着一层厚厚的尘土。
谁知我曹乐,迥与太古邻。
谁料我们在这里快乐,反而与远古时代相隔绝。
日华转壑底,霜气清崖垠。
太阳的光辉转到了壑谷的底下,霜气清凉地映照在山崖的尽头。
更爱佳石净,皱瘦无轮囷。
更加喜欢那些美丽的石头光洁明净,它们皱纹细长却一点也不曲折隆起。
每坐不忍移,抚之辄生温。
每坐下都不想移动,抚摸着它就会感觉到温暖。
遥山万千叠,何处平吾身。
远处的群山层层叠叠,哪里才能找到平坦的地方让我休息呢?
【赏析】
《游虞山破山寺》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北宋熙宁八年(1076)春,是一首山水纪行之作。诗中通过描写登临所见所感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全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情韵悠扬,境界开阔,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写登高山而心情忧郁。诗人登上高山后发现,秋天的风物已尽收眼底,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象,令人感到心情忧郁。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山下,看到树木凋零、大地萧瑟的景象,心中不免涌出了感慨之情。
颔联写诗人行走在深深的树林里,落叶随风飘荡,好像随着人一样。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身处幽静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自然美景。同时,这句中的“我行深林中”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之感。
颈联写前面山峰忽然中断,平坦的原野连接着城市的城墙。这句写出了诗人眼前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
尾联写谁料我们在这里快乐,反而与远古时代相隔绝。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又表现出诗人对于古代那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的向往。同时,这句也暗含着诗人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的无奈和困惑。
这首小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登高所见所感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