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蒿,托身何高高。
托身虽高托根孤,主人家有屋上乌。
乌饥墙头啄寒虫,啄蒿飘飘堕随风。
主人虽爱惜,不能使乌不得食。
乌得食,乌高飞。
同作寄人活,彼此何用相仇为。
墙上草
墙上的杂草,依附在高大的墙头。
虽然高高攀附,但根却孤独地生长。
主人家中有乌鸦,栖息在屋上啄食虫子。
乌鸦饥渴时,会啄食蒿草,然后随风飘落。
主人虽爱惜它,却不能让它饿着肚子。
乌鸦得到了食物,就会高飞而去。
两者相依为命,彼此又何必相互仇视呢?
墙上蒿,托身何高高。
托身虽高托根孤,主人家有屋上乌。
乌饥墙头啄寒虫,啄蒿飘飘堕随风。
主人虽爱惜,不能使乌不得食。
乌得食,乌高飞。
同作寄人活,彼此何用相仇为。
墙上草
墙上的杂草,依附在高大的墙头。
虽然高高攀附,但根却孤独地生长。
主人家中有乌鸦,栖息在屋上啄食虫子。
乌鸦饥渴时,会啄食蒿草,然后随风飘落。
主人虽爱惜它,却不能让它饿着肚子。
乌鸦得到了食物,就会高飞而去。
两者相依为命,彼此又何必相互仇视呢?
初春 未觉毡炉暖,旋怀柑酒新。 池台平入夜,原野渺含春。 物外欣然意,风前现在身。 中宵感幽梦,冰雪尚嶙峋。 译文: 初春时节,我尚未感受到毡炉的温暖,心中就已充满了对新鲜柑酒的期待。夜晚降临,池台映入眼帘,原野上的景色仿佛融入了春天的气息。置身物外,心中充满了愉悦和惊喜,仿佛置身于春风之中。深夜时分,我梦见自己身处寒冷之地,但冰雪依然嶙峋,给人以坚韧不拔的力量。 注释: 1. 毡炉 -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 风起水参差,舟轻去转迟。 一湖新雨后,万树欲烟时。 有客倚兰楫,何人唱竹枝? 莲娃归去尽,极浦剩相思。 ``` 译文: 微风吹来水面波纹荡漾,小舟在水面轻轻摇晃。 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湖面一片宁静,仿佛刚刚被雨水洗刷。 万棵树木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有一个客人依靠着船桨,不知道是哪位在唱歌。 莲花姑娘已经走远了,只剩下我独自在水边徘徊。
诗句解析如下: - “淙淙独鸣涧”:描述了溪水独自在山谷中流淌的声音,用声音的描写传达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矫矫孤生松”:用“矫矫”形容松树挺拔的姿态,表达了松树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暗指诗人自己的高洁品格。 - “半夜未归鹤”:描绘了一只鹤在半夜时分飞回的景象,可能暗示着诗人对自由的渴望或对离别的不舍。 - “一声何寺钟”:通过钟声的响起
秋夜酌闵二舟中 移船向君饮,款语尽斜晖。 译文:把船移到江边来与你饮酒畅谈,话音还在夕阳的余晖里回荡不绝。 注释:向君:向对方。款语:亲切交谈。 赏析:此句写与友人在江边饮酒的情景,通过“移船”、“向君”等细节描写,表现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风细不妨烛,寒轻渐逼帏。 译文:微风吹拂,蜡烛光芒不减;寒气逐渐侵袭帷帐。 注释:微风:轻柔的风。不禁:不减,不受。帏
春夜闻钟 近郭无僧寺,钟声何处风。 短长乡梦外,断续雨丝中。 芳草远愈远,小楼空更空。 不堪沉听寂,天半又归鸿。 译文: 春天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坐在窗前,听着远处寺庙的钟声,却无法分辨其来自何处。这悠扬的钟声,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乡愁。我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的地方,那是一个没有僧人的寺院,只有风吹过的声音。 我在梦中回到了故乡,却发现故乡已经变得遥远。梦中的我,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钟声
遇王大邦誉 不是逢摇落,谁知宋玉愁。 及关方浩叹,出峡又扁舟。 驿路成倾盖,霜天各敝裘。 萧萧词客鬓,几度异乡秋。 注释: 1. 遇王大邦誉:遇到王大邦。 2. 不是逢摇落:不是在秋天的时候。 3. 谁知宋玉愁:谁能知道宋玉的忧愁呢? 4. 及关方浩叹:到了关口才感叹。 5. 出峡又扁舟:从三峡流出后,又要乘坐小船。 6. 驿路成倾盖:驿站的路上形成了车盖相撞的情景。 7. 霜天各敝裘
【注释】: ①游白沙庵僧舍:游览白沙庵。白沙庵,位于今浙江省桐乡市,是唐代著名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所居住过的地方。 ②偶展登临兴:偶然间兴致勃勃地去观赏山景。 ③攀萝到上方:攀着藤条到达上面。上方,指高处。 ④僧人的话:指僧人与游客谈论的话题。 ⑤漱,洗嘴漱口。水泉冷,指水清见底,感觉清凉。漱罢,指漱口完毕。 ⑥沉,指磬声深沉。山磬凉,形容磬声清脆悦耳,给人带来凉爽之感。 ⑦听:闻。沉声
山寺 晚林藏古刹,地僻到人稀。 遥望隔松坞,径来敲竹扉。 笑迎僧有相,惊窜鼠多机。 嗒尔忘言说,钟声满翠微。 注释: 1. 晚林藏古刹:傍晚的树林里隐藏着古老的寺庙。 2. 地僻到人稀:这个地方偏僻,很少有人来。 3. 遥望隔松坞:远远地望着隔在松林中的小村庄。 4. 径来敲竹扉:径直来到竹林的门扉前。 5. 笑迎僧有相:笑着迎接僧人,似乎认为他有某种特殊的身份或地位。 6. 惊窜鼠多机
秀江夜泊 夜气一何悄,扁舟系古杉。 潭空孤月印,峰黑一灯嵌。 薄雾侵残蜡,清霜恋故衫。 徘徊难久立,惧有老蛟馋。 注释: 1. 夜气一何悄:夜幕降临,空气中弥漫着寂静的氛围。 2. 扁舟系古杉:我坐在小舟上,将小船系在了一棵古老的杉树上。 3. 潭空孤月印:月亮高悬在夜空中,映照在静谧的湖面上,犹如一枚孤月。 4. 峰黑一灯嵌:山峰苍茫如墨,夜色中,一盏灯火显得格外渺小且孤独。 5.
【译文】 凌晨起床出发,四野鸡鸣声声叫。 旅途劳顿已多时,晨光中又起身行。 残雪还未化尽,晓寒更增衣不轻。 山冈连绵道路长,小路层层路更生。 担心路途劳累重,疲驴瘦骨不胜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描绘了一幅清丽明快的早行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游子的关心之情。 首句“荒鸡鸣四野”,点明了时间是清晨,诗人从梦中醒来,听到了鸡鸣声。这里的“荒”字,既描绘了鸡鸣声的清脆悦耳
诗句翻译: 1. 良工制舲舷,周回驾吴榜。 - 良工制作好的船身,四周都是用吴地的船只装饰。 - "良工"指手艺精巧的工人,“制”是制作的意思。"舲舷"是指船的舷侧。"舟"是船的意思。 - "周回"是周围、环绕的意思。"驾"是驾驶的意思。"吴榜"是指使用吴地的船只装饰。 - "底"的意思是哪里,表示疑问词。 - "员峤浮"可能是一种比喻用法,意指乘坐船只如漂浮在天空中的云朵或山峦之间。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人生的感慨。以下是对各句的逐条释义和赏析: 门有车马客 - 门庭若市,来了许多客人。 借问客何为 - 请问各位客人到此有何贵干? 忆昔共杯酒 - 回忆过去共同举杯畅饮的美好时光。 高谊薄云雷 - 你们之间的情谊如同高山一样崇高,超越了雷电的力量。 西游灞陵道 - 你向西旅行到灞陵的道路。 东访燕昭台 - 我则向东拜访燕国的昭王庙。
【解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全诗四联,前两联写途中景色,后两联写旅途中的感受,以物言情,寓情于景。第一联写行程之远和时间之长;第二联写沿途风光;第三联写旅途的辛劳与苦闷;第四联写归思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清幽,含蓄隽永。 【答案】 (1)道中 (2)西行及余月,身与万物旅:在西边行走,已走完了余下的一个月的时间,自己同万物为伴,一路同行。旅,同“俱”。 (3)鴶鵴鸣我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啼叫的老乌鸦在被网住前的痛苦和绝望,以及它最终死去的情景。 首句“白项老乌何所求”,描述的是这只老乌鸦的外貌特征,白色的颈部,显得十分突出,这是它的标识。而“咿呜呀呷啼檐头”,则描绘了它在屋檐上悲鸣的景象,声音凄厉,让人心生怜悯。 第二句“须臾乃有千百至”,描述了这只老乌鸦被捕捉的情况,它很快就被网住了。而“黑云一片风飕飕”,则描绘了捕捉过程中的环境氛围,乌云密布,风声呼啸
夜闻新安江声 练江新涨万马似,我初闻声当戊年。 寓斋去江及里许,寻声直在卧榻边。 重城鱼钥锁不住,稍厌空夜喧无眠。 今来寓斋去较远,声亦少杀非从前。 谁知梦醒忽震耳,浇胸荡魄逾喧阗。 竹床臬兀杂心动,纸帐掣曳如人搴。 晓来静听欻无有,但以沉响追风弦。 临窗啜茗清彻盎,即是此水相烹煎。 因思昨来十日雨,桃花涨落千山颠。 岂无兰椒并神瀵,亦带黑蜧青蛟涎。 水虽可爱亦可畏,更忆往事心悬悬。
在家习便散,手足忘劳劬。 筋疲肉笃懒栉沐,晓卧更厌当关呼。 在路不自由,鸡鸣辄惧发。 万家晓梦犹未醒,带黑城门半呀豁。 出城历乱经溪塘,野风吹来沁骨凉。 雾收山色隔林见,日出人影欹波长。 车幨不卷续馀梦,梦闻人语过村庄。 饥来道旁饭,饭罢复危坐。 尘头渐障岚气昏,铃语时闻鸟声和。 闲吟闲眺睡复醒,百折纡途若缘磨。 城郭仍从瞑色逢,市尘又向灯前过。 一椽待我宿,嗒然解囊卧。 一日复一日,一宵仍一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