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屋风乱鸣,青灯黯无色。
城头鼓忽沈,户外雪盈尺。
曳革来幽亭,亭空浩虚白。
了了见千峰,森森动孤魄。
林辉辨枝条,竹重失萧摵。
自来顿袖吟,谁寻独行迹。
何处无雪看,清境此难觅。

大雪登清风亭

竹屋风乱鸣,青灯黯无色。

城头鼓忽沈,户外雪盈尺。

曳革来幽亭,亭空浩虚白。

了了见千峰,森森动孤魄。

林辉辨枝条,竹重失萧摵。

自来顿袖吟,谁寻独行迹。

何处无雪看,清境此难觅。

【注释】:

  1. 竹屋风乱鸣:风吹竹林发出的声音。
  2. 青灯黯无色:灯光昏暗,没有色彩。
  3. 城头鼓:古代城楼上的鼓声。
  4. 曳革来幽亭:穿着皮衣来到这个幽静的亭子。
  5. 亭空浩虚白:亭子空旷而空旷得仿佛一片白色。
  6. 了了见千峰:清晰可见千座山峰。
  7. 森森动孤魄:山林茂盛而使人感到孤独。
  8. 林辉辨枝条:在树林中辨识树枝和树叶。
  9. 竹重失萧摵:竹子重重叠叠的样子失去了清脆的声音。
  10. 自来顿袖吟:自己来到这里停下袖子吟诵。
  11. 谁寻独行迹:谁在寻找独自行走的踪迹?
  12. 何处无雪看:在哪里都能看到雪景。
  13. 清境此难觅:在这个清幽的地方很难找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夜中清风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竹屋风乱鸣”描绘了竹屋内风吹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青灯黯无色”则展现了夜晚寂静的氛围,同时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郁;“城头鼓忽沈,户外雪盈尺”则描绘了雪夜中城楼的鼓声渐渐消失,外面积雪已经达到了一尺厚的景象。
诗人来到了清风亭,“曳革来幽亭,亭空浩虚白。”这里的“曳革来”可能是指穿着皮衣的人进入这个幽静的亭子,而“亭空浩虚白”则形容了这座亭子的空旷和洁白。在这里,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平静和美好。
“了了见千峰,森森动孤魄。”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清晰地看到了千座山峰,感受到了自然的壮美。而“森森动孤魄”则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面前感到的孤独和渺小。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林辉辨枝条,竹重失萧摵。”这里可能是在赞美树木和竹子的美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美景的珍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清风亭夜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宁静和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