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山插天练水清,此间那得犹宦情。
送公江上拂衣去,南云万里天空青。
冉駹大酋从问字,洱水老龙来听经。
桑榆万事堪不朽,坐令远徼开文明。
我胡不乐梁园行,昔时彩笔今无灵。
落魄弥思受恩处,此身只合随鸿冥。
昨宵魂梦到公侧,玉案山头斸茯苓。
【注释】
忆徐逊斋:追念徐逊(字子敬,吴国名士)的书房。
黟山插天:黟山高耸直入云天。
滇南:云南的南部。
犹宦情(yuàn qíng):仍怀官场之情。
送公江上拂衣去:送你到长江上,你挥一挥衣袖便走了。
南云万里天空青:南方的云彩,绵延万里,天空一片青翠。
冉駹大酋:冉駹(yān bù)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大酋长,“问字”指求教,这里指向冉駹请教。“洱水老龙”即大理国的洱海龙王,“听经”指受其传授佛法。
桑榆(sāng yú):夕阳,借指晚年。
此身只合随鸿冥:此身只有像鸿鸟一样随着大雁一起远飞才是最好。
昨宵魂梦到公侧:昨天晚上梦见你在我身旁。
玉案山头斸茯苓:在玉案山旁挖药草茯苓。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贬官谪居云南期间。诗人怀念徐逊,感叹自己仍怀官场之情,对友人的离去十分感伤,并表示愿随友人远走高飞。全诗以写景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首句“忆徐逊斋滇南”,回忆昔日与徐逊共同居住于云南的南端,两人共话天下事。次句“此间那得犹宦情”,感慨自己在滇南已久,却仍然心系仕途,未忘宦情。第三句“送公江上拂衣去”,写友人离开时,诗人为他送别,并在江上挥手道别。第四句“南云万里天空青”,形容友人离去后,远方的景色依旧美好如故。第五句“冉駹大酋从问字”,描述冉駹酋长求教于诗人的情景,表明自己虽被贬官,但仍受到重视。第六句“洱水老龙来听经”,则描绘洱海的龙王前来聆听佛法的情景,暗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依然充满佛法。第七句“桑榆万事堪不朽,坐令远徼开文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事业的自信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最后两句“我胡不乐梁园行,昔时彩笔今无灵”,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落魄弥思受恩处,此身只合随鸿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失望和对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