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城苍苍汉月白,秋风饮马城边窟。
髑髅出土绣碧花,犹道秦时筑城卒。
秦皇筑城非不仁,汉武开边亦可人。
遮断玉关朝遣戍,长驱青海夜生尘。
祁连封后焉支失,绝漠愁胡眼流血。
残星点点散牛羊,霜天萧萧动箴篥。
闻道官家重首功,轻车仍拜未央宫。
从此北庭常保塞,几曾南向敢关弓。
射生旧日云中守,列帐传呼赐牛酒。
三时禾黍种连云,四月桃花开马首。
城郭安西净扫除,蒲桃天马贡长途。
太平不用封侯相,卫霍于今只读书。

虞世南的《拟饮马长城窟》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深度的古诗。此诗以秦代统治者驱使百姓修筑长城的史实为背景,通过筑城役卒夫妻对话,深刻地揭露了繁重而无休止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与痛苦。下面将结合诗句进行逐句释义:

  1. 首句:“秦城苍苍汉月白”
  • 注释:秦城指的是秦时的城墙。“苍苍”形容城墙古老而广阔,“汉月白”则描绘出在月光下的汉城显得格外宁静且庄严。
  • 赏析:这一句开篇即以雄伟的建筑和宁静的夜晚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1. 次句:“秋风饮马城边窟”
  • 注释:“饮马”意味着在城外的某个地方饮水。“城边”指城墙的边缘地带。“窟”可能是指古代用于存放物资或军事用途的洞穴。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述,传达了戍守边疆士兵的艰辛和寂寞。
  1. 第三句:“髑髅出土绣碧花”
  • 注释:“髑髅”指的是人的头骨,这里用来形容死亡的士兵。“出土”表明这些士兵已经被埋葬。“绣碧花”可能是指在头骨上刺绣的花朵,用以纪念或装饰死者。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这些牺牲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尊重。
  1. 第四句:“犹道秦时筑城卒”
  • 注释:虽然他们已经死去,但他们的故事仍然被后人传颂。“筑城卒”指的是那些在长城建设中牺牲的士兵。
  • 赏析:这一句强调了历史的记忆和对未来的影响。
  1. 尾句:“秦皇筑城非不仁”
  • 注释:“秦皇”指的是秦始皇,这里用他的行动来反衬其他统治者的无道。“筑城非不仁”表示建造长城的行为并非不仁慈,而是有其必要性和目的性。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秦始皇的批评,同时也指出了某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1. 结句:“汉武开边亦可人”
  • 注释:这里的“汉武”指的是汉武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扩大了汉朝的疆域。
  • 赏析:这句诗认为汉武帝的开边政策在当时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扩张领土的必要手段。
  1. 关键词分析
  • “秦城”、“汉月白”、“秋风”、“城边窟”等词汇都带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
  • “饮马”、“髑髅”、“绣碧花”、“秦时筑城卒”等词汇则直接涉及战争、牺牲和历史人物,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情感表达。
  • “秦皇”、“汉武”等关键词的使用,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评价,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治理和个人行为的批判性思考。
  1. 情感表达
  • 这首诗的情感色彩十分丰富,既有对战争和牺牲者的同情,也有对统治者决策的批评。这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反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和平、正义和人性的理解。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诗歌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体现。

《拟饮马长城窟》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之一。通过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元素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