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谁家院,凭来客梦家。
吟声振高阁,落得瓦松花。
注释:空荡的院落无人居住,只有来客在这里做着美梦。
吟诵的声音震动高高的阁楼,落得瓦松和花朵。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空荡的庭院,无人居住,只有来客在此作梦。通过吟诵声震动高阁,落得瓦松花,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幽雅的氛围。全诗以景写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清寂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寂寞谁家院,凭来客梦家。
吟声振高阁,落得瓦松花。
注释:空荡的院落无人居住,只有来客在这里做着美梦。
吟诵的声音震动高高的阁楼,落得瓦松和花朵。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空荡的庭院,无人居住,只有来客在此作梦。通过吟诵声震动高阁,落得瓦松花,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幽雅的氛围。全诗以景写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清寂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初春 未觉毡炉暖,旋怀柑酒新。 池台平入夜,原野渺含春。 物外欣然意,风前现在身。 中宵感幽梦,冰雪尚嶙峋。 译文: 初春时节,我尚未感受到毡炉的温暖,心中就已充满了对新鲜柑酒的期待。夜晚降临,池台映入眼帘,原野上的景色仿佛融入了春天的气息。置身物外,心中充满了愉悦和惊喜,仿佛置身于春风之中。深夜时分,我梦见自己身处寒冷之地,但冰雪依然嶙峋,给人以坚韧不拔的力量。 注释: 1. 毡炉 -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 风起水参差,舟轻去转迟。 一湖新雨后,万树欲烟时。 有客倚兰楫,何人唱竹枝? 莲娃归去尽,极浦剩相思。 ``` 译文: 微风吹来水面波纹荡漾,小舟在水面轻轻摇晃。 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湖面一片宁静,仿佛刚刚被雨水洗刷。 万棵树木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有一个客人依靠着船桨,不知道是哪位在唱歌。 莲花姑娘已经走远了,只剩下我独自在水边徘徊。
诗句解析如下: - “淙淙独鸣涧”:描述了溪水独自在山谷中流淌的声音,用声音的描写传达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矫矫孤生松”:用“矫矫”形容松树挺拔的姿态,表达了松树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暗指诗人自己的高洁品格。 - “半夜未归鹤”:描绘了一只鹤在半夜时分飞回的景象,可能暗示着诗人对自由的渴望或对离别的不舍。 - “一声何寺钟”:通过钟声的响起
秋夜酌闵二舟中 移船向君饮,款语尽斜晖。 译文:把船移到江边来与你饮酒畅谈,话音还在夕阳的余晖里回荡不绝。 注释:向君:向对方。款语:亲切交谈。 赏析:此句写与友人在江边饮酒的情景,通过“移船”、“向君”等细节描写,表现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风细不妨烛,寒轻渐逼帏。 译文:微风吹拂,蜡烛光芒不减;寒气逐渐侵袭帷帐。 注释:微风:轻柔的风。不禁:不减,不受。帏
春夜闻钟 近郭无僧寺,钟声何处风。 短长乡梦外,断续雨丝中。 芳草远愈远,小楼空更空。 不堪沉听寂,天半又归鸿。 译文: 春天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坐在窗前,听着远处寺庙的钟声,却无法分辨其来自何处。这悠扬的钟声,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乡愁。我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的地方,那是一个没有僧人的寺院,只有风吹过的声音。 我在梦中回到了故乡,却发现故乡已经变得遥远。梦中的我,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钟声
遇王大邦誉 不是逢摇落,谁知宋玉愁。 及关方浩叹,出峡又扁舟。 驿路成倾盖,霜天各敝裘。 萧萧词客鬓,几度异乡秋。 注释: 1. 遇王大邦誉:遇到王大邦。 2. 不是逢摇落:不是在秋天的时候。 3. 谁知宋玉愁:谁能知道宋玉的忧愁呢? 4. 及关方浩叹:到了关口才感叹。 5. 出峡又扁舟:从三峡流出后,又要乘坐小船。 6. 驿路成倾盖:驿站的路上形成了车盖相撞的情景。 7. 霜天各敝裘
【注释】: ①游白沙庵僧舍:游览白沙庵。白沙庵,位于今浙江省桐乡市,是唐代著名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所居住过的地方。 ②偶展登临兴:偶然间兴致勃勃地去观赏山景。 ③攀萝到上方:攀着藤条到达上面。上方,指高处。 ④僧人的话:指僧人与游客谈论的话题。 ⑤漱,洗嘴漱口。水泉冷,指水清见底,感觉清凉。漱罢,指漱口完毕。 ⑥沉,指磬声深沉。山磬凉,形容磬声清脆悦耳,给人带来凉爽之感。 ⑦听:闻。沉声
山寺 晚林藏古刹,地僻到人稀。 遥望隔松坞,径来敲竹扉。 笑迎僧有相,惊窜鼠多机。 嗒尔忘言说,钟声满翠微。 注释: 1. 晚林藏古刹:傍晚的树林里隐藏着古老的寺庙。 2. 地僻到人稀:这个地方偏僻,很少有人来。 3. 遥望隔松坞:远远地望着隔在松林中的小村庄。 4. 径来敲竹扉:径直来到竹林的门扉前。 5. 笑迎僧有相:笑着迎接僧人,似乎认为他有某种特殊的身份或地位。 6. 惊窜鼠多机
秀江夜泊 夜气一何悄,扁舟系古杉。 潭空孤月印,峰黑一灯嵌。 薄雾侵残蜡,清霜恋故衫。 徘徊难久立,惧有老蛟馋。 注释: 1. 夜气一何悄:夜幕降临,空气中弥漫着寂静的氛围。 2. 扁舟系古杉:我坐在小舟上,将小船系在了一棵古老的杉树上。 3. 潭空孤月印:月亮高悬在夜空中,映照在静谧的湖面上,犹如一枚孤月。 4. 峰黑一灯嵌:山峰苍茫如墨,夜色中,一盏灯火显得格外渺小且孤独。 5.
【译文】 凌晨起床出发,四野鸡鸣声声叫。 旅途劳顿已多时,晨光中又起身行。 残雪还未化尽,晓寒更增衣不轻。 山冈连绵道路长,小路层层路更生。 担心路途劳累重,疲驴瘦骨不胜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描绘了一幅清丽明快的早行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游子的关心之情。 首句“荒鸡鸣四野”,点明了时间是清晨,诗人从梦中醒来,听到了鸡鸣声。这里的“荒”字,既描绘了鸡鸣声的清脆悦耳
杂题郑素亭画册 其一 月黯沈云多,山深夜泉长。忽断疏钟撞,谁敌石门响。 注释:月亮隐藏在乌云之中,天色昏暗,云雾弥漫。山中的夜晚,泉水潺潺流淌。忽然间,一阵疏钟声传来打断了这宁静,谁能比石门的响声更加响亮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月光被厚厚的云层遮住,使得天空显得昏暗无光。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紧接着,“山深夜泉长”一句
【注释】: 访:拜访。戴行:即戴复古,宋代著名的江湖诗派诗人。翁如:你像。童:童子。我愿:我甘愿。随:随着。韵入:声音进入。横图里:横画中。 【赏析】: 这是一首写意诗,作者以儿童视角,描绘了一幅山水画中的意境。诗的开头两句,通过描写诗人与友人的交往,引出了这幅画册的主题。“翁如访戴行,我愿为童子”,意思是说,你像去拜访戴复古一样来找我,我愿意当一个孩子。这里的“翁如”是指作者的朋友
``` 负担琴书囊,行行欲何适。 谁云驴背人,而非陌头客。 注释:我背负着琴和书籍的包裹,行走在路上,心中充满迷茫,究竟要去哪里呢?有人说我只是一名背着驴子的人,但实际上,我是一名行走在街头的旅人。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驴背上的人和街头的旅人,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驴背上的人可能只是被生活所迫,而街头的旅人则更加自由,不受束缚。然而,无论是哪种人,他们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
注释:在山中,忘却了山上的意趣,有我的心情却仍然停滞不前。鸟儿的鸣叫声落在屋檐上,飘落过来落在我的衣袍上。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诗人置身于山水之间,忘却了外界的繁杂,只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的内心充满了平静与安宁,仿佛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山中的鸟语、花落等细节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意思进行归纳分析。“小知明月生”的意思是:小月升起,照亮了窗户。这句是写时间。“照窗如白晓”的意思是:月亮的倒影在窗户上,就像清晨的曙光。这句是写月光。“霜冷夜衾单”的意思是:夜寒,秋露沾湿了被子。这句是写夜深人静,霜气袭人。“秋池梦空草”的意思是:秋天的池水,只有梦中的浮萍。这句是写秋夜的寂寞。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冬夜”,是要求学生翻译诗歌。翻译诗歌时,一定要先理解诗意,根据语境揣摩字词意思,然后再翻译。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和意义,同时还要注意一些虚词、助词和固定句式的正确使用,做到准确全面。此诗前两句写冬夜的景色;后两句写扫了庭中的霜,却留下了月光伴照着明亮的庭院。全诗句式整齐,意境高远。 参考译文: 夜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