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耶征战属蛾眉,劝孝如何史笔遗。
一自当窗抛杼柚,直从绝塞采焉支。
明驼归里惊同伴,白骨填荒愧健儿。
乐府歌篇今尚在,谁将箫管费神祠。
《木兰祠》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对木兰的敬仰之情。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一韵,依次为:替耶征战属蛾眉,劝孝如何史笔遗。
第一句“替耶征战属蛾眉”,指的是历史上的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这里的“替耶”是指替父亲去打仗,而“征战”则是战争的意思。“属蛾眉”则是指花木兰代父从军,成为了一位女将。这里用了一个比喻,把花木兰比作是战争中的一名英勇战士。
第二句“劝孝如何史笔遗”,意思是说,在历史书上记载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是否真的如史书所言?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暗示了对历史的质疑和反思。
第三、四句“一自当窗抛杼柚,直从绝塞采焉支”,描述了木兰辞别家门,投身战场的情景。其中“当窗抛杼柚”是指木兰在离家前,对着窗户扔下手中的纺织工具;“直从绝塞采焉支”则是说她直接从边塞出发,去采集焉支国的物资。这里描绘了一幅木兰告别家乡、奔赴战场的画面。
第五、六句“明驼归里惊同伴,白骨填荒愧健儿”,描写了木兰凯旋归来时的情景。其中“明驼归里”是指战马带着胜利的消息返回家乡;“白骨填荒愧健儿”则是说战死沙场的战士们的尸骨被埋在荒野之中,这让木兰感到惭愧。这里表达了对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哀悼和缅怀。
最后一句“乐府歌篇今尚在,谁将箫管费神祠”,意味着虽然花木兰的故事已经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乐府歌篇,但是这些故事仍然需要有人去讲述和传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木兰精神的敬仰之情。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展现了其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诗中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花木兰的赞美和对战争中阵亡将士的悼念,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借木兰之口,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