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山猿为导,逾海鼍成桥。
军行疾如风,所过无榛萧。
健儿慕威名,缚裤争就招。
夜半按部曲,四顾天寂寥。
密令出无哗,战马气自骄。
不敢赖天幸,功业轻嫖姚。
【注释】
后出塞和老杜韵 其二:在古代诗歌里,“和”是指模仿、效法。“老杜”,指杜甫。杜甫有《北征》诗,是一首描写他出征的诗。此诗是作者仿照杜甫的笔触写的一首咏史诗。
搜山猿为导,逾海鼍成桥——翻山越岭,用猴子做向导,跨越大海,架起象龙一样的巨大桥梁。
军行疾如风,所过无榛萧——军队行军快速如同疾风,所经过的地方没有草木茂盛的地方。
健儿慕威名,缚裤争就招——勇士们羡慕威武的名声,纷纷绑紧裤子,争取到军中来服役。
夜半按部曲,四顾天寂寥——半夜时分检查部队纪律,四处张望,天空显得格外幽静。
密令出无哗,战马气自骄——命令发布得严密细致,士兵们不敢喧哗,战马也显得骄傲自大。
不敢赖天幸,功业轻嫖姚——自己不敢依靠侥幸,功名业绩比不上古代的英雄。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末年(公元713年),当时安禄山叛乱已经发生。诗人以“后出塞和老杜韵”为题,是仿效杜甫“前出塞”的体裁而作。
首联:“搜山猿为导,逾海鼍成桥。”翻山越岭,用猴子做向导;跨越大海,架起象龙一样的巨大桥梁。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形象地描述了将士们奔赴战场,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气势。
颔联:“军行疾如风,所过无榛萧。”军队行军快速如同疾风,所经过的地方没有草木茂盛的地方。这里既写出了将士们的勇敢善战,又表现出了他们严明的组织纪律。
颈联:“健儿慕威名,缚裤争就招。”勇士们羡慕威武的名声,纷纷绑紧裤子,争取到军中来服役。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将士们为了报效国家而奋不顾身的精神风貌。
尾联:“夜半按部曲,四顾天寂寥。”半夜时分检查部队纪律,四处张望,天空显得格外幽静。这两句既写出了将士们在战场上的孤独寂寞,也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忧虑和不安。同时,这两句还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哀怨之情。
最后两句:“密令出无哗,战马气自骄。”命令发布得严密细致,士兵们不敢喧哗,战马也显得骄傲自大。这里既表现了将士们服从命令、严守纪律的品质,又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全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群英勇善战、严明团结的将士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