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为今未有,政治为古所无,看上相勋猷,国宪民纲,若畴咨采;
经天纬地曰文,开疆辟土曰襄,数生平事业,武功儒术,多在东南。
我们来分析题目“挽张之洞联”,并逐步推理诗句。
- 解读第一句:“学问为今未有”:
-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当前学术水平的质疑,暗示当前的学问水平不足以与古时相比。
- “未有”意味着没有达到某种标准或状态。
- 解读第二句:“政治为古所无”:
- 此句也表达了一种对当前政治状况的不满,认为政治水平远不如古代。
- “为古所无”意味着完全没有达到古人的水平。
- 解读第三句:“看上相勋猷”:
- “看”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审视”、“观察”。
- “上相”指的是张之洞,他是清朝晚期的重要政治家。
- “勋猷”表示功勋谋略,这里指张之洞的政治和军事成就。
- 综上,这句诗是在赞扬张之洞的政绩和贡献。
- 解读第四句:“国宪民纲”:
- “国宪民纲”指的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 这里强调的是张之洞在制定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成就。
- 解读第五句:“经天纬地曰文”:
- “经天纬地”原意是《易经》中描述圣人治理天下的方式,后泛指治理国家的伟大才能。
- “曰文”指的是以文化、教育等形式表现出来。
- 这句诗赞扬张之洞在文化建设(如教育、文化传播)方面的贡献。
- 解读第六句:“开疆辟土曰襄”:
- “开疆辟土”原意是扩展国土,后引申为开拓新领域、新事业。
- “曰襄”指的是通过努力达成目标。
- 这句诗赞扬张之洞在开拓边疆、建立新的领土等方面的功绩。
- 解读第七句:“数生平事业”:
- 这里的“数”可以理解为“计算”,而“生平事业”则指的是一生的事业成就。
- 整句的意思是,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这些伟大的事业。
- 解读最后一句:“武功儒术,多在东南”:
- “武功”指的是军事成就,“儒学”指的是文化成就。
- “多在东南”表明张之洞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在东南地区。
这组挽联是对张之洞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他的期望和赞誉。